【閱讀提示】
他愛較真兒,對報上來的材料,不管多遠,都要親自核實;他“死性”,即使身背外債、全家租房生活,也不占公家一分錢便宜;他豁達,20年副科崗位從無任何怨言。他就是大凌河畔一個普普通通“種植”法律意識的人——遼寧省凌海市司法局宣傳科科長石寶森。
【鏡頭一】
1976年的一天,在部隊擔任電影放映員的石寶森趕著馬車去取電影片子。到鬧市,馬突然受驚,為了群眾安全,石寶森不顧個人安危死死拉住韁繩,被拖出幾十米,接著又被驚馬絆倒在車下,馬車從他的胸上輾軋了過去。用自己的身體當“剎車”,石寶森終于將馬拽住,周圍群眾無一受傷,他卻被輾斷三根肋骨。
為了不給部隊添負擔,還在養(yǎng)傷的石寶森主動放棄提干機會復員到地方工作。他先后在錦縣文化館、工藝美術廠等單位當起了美工和供銷員,每到一處,他都像螺絲釘一樣,牢牢地把自己擰在那里。1984年,石寶森調(diào)至凌海市司法局工作。當時機關工資比企業(yè)低,況且石寶森已擔任副廠長,可他二話沒說,來到司法局擔任一般干部,從事普法宣傳,一干就是27年(見圖。資料照片)。
石寶森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憑著驚人的毅力,從初中文化學起,自學修完了遼寧大學法學系課程,成了司法行政工作的行家里手。80年代中期,普法宣傳剛起步,電影院附近的兩塊宣傳欄成了普法宣傳的主陣地,8年里石寶森每月更換兩期內(nèi)容,堅持做了近200期。
在“法律六進”活動中,石寶森日夜奔忙,出主意、想辦法、定講義、搞策劃。凌海全市21個鄉(xiāng)鎮(zhèn)258個行政村里,至今還都懸掛著他一手設計制作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制度》。石寶森還發(fā)起組建了“青年法律志愿者宣講團”,到機關、進學校、下基層農(nóng)村、到城鎮(zhèn)社區(qū),宣講法律知識百余場,聽講群眾達10余萬人次。
2009年,石寶森因病住院,醫(yī)生建議他去大城市做心臟支架手術,他說再等等。出院后,他還堅持工作。2011年去世前,同事問老石,“什么時候去做心臟支架手術?”他還笑著回答,等忙完“五五”普法總結(jié)驗收!
【鏡頭二】
2007年春的一天,凌海沈家村兩伙人在耕地里激烈爭吵,互不相讓,爭吵和叫罵逐漸升級,一場流血事件一觸即發(fā)。送法下鄉(xiāng)路過的石寶森趕緊跑過去,站到中間,表明身份大喊:誰也不要吵,更不能打架,我?guī)湍銈兘鉀Q糾紛。
【鏡頭二】
2007年春的一天,凌海沈家村兩伙人在耕地里激烈爭吵,互不相讓,爭吵和叫罵逐漸升級,一場流血事件一觸即發(fā)。送法下鄉(xiāng)路過的石寶森趕緊跑過去,站到中間,表明身份大喊:誰也不要吵,更不能打架,我?guī)湍銈兘鉀Q糾紛。
梅、黃兩家耕地緊挨,秋收翻地,地界標記翻沒了,于是發(fā)生了爭執(zhí)。了解情況后,石寶森將《農(nóng)村土地承包法》向雙方做了講解,指出土地丈量應該由村委會負責,村民個人丈量土地的行為無效。在兩家人共同見證下,他和村里的工作人員重新丈量了土地。最終,確實侵占了地的梅家將多占的耕地還給了黃家,矛盾解決了。
從事普法宣傳工作27年,石寶森對群眾始終傾注著深感情,用熱心、誠心和耐心,為農(nóng)民解難,用法律做武器,維護百姓利益。2006年的一天,石寶森在南崗子村檢查工作,了解到幾年前承包該村磚廠的李某,兩年來一直拖欠8萬多元承包費,不僅不交錢還耍橫繼續(xù)經(jīng)營。他立即找到李某,希望他能將拖欠的承包費交給村里。李某不但不交錢,反而威脅他。老石沒被嚇住,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耐心向李某講解不遵守合同的嚴重后果。最終,李某補交了承包費。
沈家臺司法所地處西北山區(qū),是凌海最遠的司法所。行車不便,石寶森常常步行在村與村之間,和同事一道宣傳各類法律知識,化解矛盾。每年的法律宣傳日和農(nóng)村的集市,他們不僅會為老百姓奉獻一臺豐富多彩的法律宣傳節(jié)目,還隨時提供法律咨詢。在老石和司法所工作人員的努力下,2010年轄區(qū)內(nèi)的矛盾數(shù)量從兩位數(shù)降到了個位數(shù)。
【鏡頭三】
石寶森每次去錦州出差,來回都坐票價5元的公交車,出差車費一分錢都沒報銷。局長孫冶看他總是休息日加班,就特意告訴他,午餐可以報銷,他還是沒用公家的錢買過一份盒飯。20年副科崗位淡泊名利,公家的錢,他一分也不沾。
持平常心,做正直人,是石寶森恪守的底線。直到去世前,他在副科級崗位上已工作了整整20年。他從未抱怨過,也從不議論是非,從不找領導談自己的職位和待遇。有人替他打抱不平,他說:“腳踏實地把自己的工作干好,比什么都重要”。
石寶森家庭條件困難,去世時還欠著6萬余元外債。每天上下班他都盡量步行,為的是省下2元公交車錢。2009年,為給兒子買房付首期,他把僅有的房子賣了,自己租住在一個月只要60元的小農(nóng)房里。家庭的每一筆支出,他都要精打細算,錢包里的錢從沒超過100元,常年穿泛白的工作服。盡管困難,他對自己卻要求嚴格:“公家的便宜,咱不占;公家的錢,咱一分也不能貪;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公家人。”
石寶森也從不吃請。單位同事有紅白喜事,他只幫忙,不吃飯、不隨禮。他堅信,人際關系不是靠金錢來衡量和維持的。有人說老石“死性”,他樂呵呵作答,我這是“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今年3月31日,石寶森在撰寫“六五”普法規(guī)劃時,突發(fā)腦出血去世,年僅58歲。4月6日,近千名群眾自發(fā)為他送行。石寶森生前曾連續(xù)3年被評為錦州優(yōu)秀公務員,連續(xù)5年被評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