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空軍特級飛行員、46歲的程曉健,日前被任命為駐蓉運輸航空兵某師師長。這是自1949年成立以來,中國空軍出現的第一位女師長。
程曉健是山東濟南人, 1981年成為中國空軍第五批女飛行學員,先后飛過6 種機型,安全飛行3240多個小時,多次出色完成戰斗空運、軍事演習等任務,歷任航空兵團副團長、航空兵師副參謀長、指揮所副參謀長、航空兵師副師長等職。
“我能飛多久,就要飛多久!”——記中國空軍首位女師長程曉健
中國空軍特級飛行員、46歲的程曉健,日前被任命為駐蓉運輸航空兵某師師長。這是自1949年成立以來,中國空軍出現的第一位女師長。
程曉健是山東濟南人,1981年成為中國空軍第五批女飛行學員,先后飛過6種機型,安全飛行3240多小時,多次出色完成戰斗空運、軍事演習等任務,歷任航空兵團副團長、航空兵師副參謀長、指揮所副參謀長、航空兵師副師長等職。
在28年的飛行生涯中,程曉健先后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1990年被評為“全軍婦女先進個人”,1993年被評為空軍優秀飛行員,2004年被評為空軍優秀參謀人員,2007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是第八、九、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最優秀的學員選擇了最艱苦的部隊
航校的學習中,程曉健創造了許多第一:在同批女學員里,第一個跳傘、第一個放單飛、第一個入黨;每門功課平均成績都在90分以上;被選為全校唯一一名學員區隊長,而這一職務通常由正式飛行員擔任。
畢業時,程曉健成為全校唯一一名預校、初教機、高教機訓練均為全優的選優學員,學校破例讓她自己選擇分配去向——北京、湖北和南京。
程曉健告訴校長:“哪個地方任務多,飛得多,我就去哪里。”
1984年,21歲的程曉健志愿來到了鄂西北偏遠山區的某應急機動作戰部隊。
·展翅長空
這些年,從西北邊陲到南海前哨,從大興安嶺到云貴高原,萬里云天處處留下了程曉健的航跡,她也成長為了一名成熟果敢的軍事指揮員。
1998年,湖北公安數萬名群眾被洪水圍困,時任航空兵某團副團長的程曉健,指揮著一架架運輸機飛赴抗洪一線。
在圓滿完成抗洪搶險緊急空運任務后,這個團轉入年度晝間單機跟進及編隊戰術課目訓練。在她的指揮下,9架飛機準確實施空中攔截集結。之后,她又獨立組織指揮了大場次夜航編隊訓練。
2000年,這個團首次組織大規模緊急拉動,她在天氣突然變壞的情況下,指揮一架架戰鷹安全返航。
2001年初,程曉健被任命為航空兵某師副參謀長,分管作戰工作。2001年底,她晉升為特級飛行員。
2006年,程曉健被任命為某指揮所副參謀長,分管作戰工作。
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時任駐蓉運輸航空兵某師副師長的程曉健,擔任了空軍抗震救災指揮中心的協調員,出色完成了任務。
·39歲,改裝伊爾-76
2002年,為了今后女飛行員改裝伊爾-76積累經驗,39歲的程曉健在藍天上又開始了新的開拓。
為了能早日飛上大型機,程曉健每天吃住在飛行大隊。伊爾-76科技含量相對較高,為了充分摸透了解機載設備的構造和原理,每次飛行她都像小學生一樣,虛心向教員們請教。
經過1年多的學習,程曉健順利完成了改裝任務,她也成為繼岳喜翠和劉曉蓮后,第3個改裝伊爾-76的女飛行員。
·中俄聯合軍演中美麗的“娜達莎”
2005年,中俄聯合軍演在中國拉開序幕。中俄兩軍參演空軍部隊集結在中國濰坊。
程曉健作為中方空軍代表和中方四機編隊的第二架飛機機長,參加了這次演習。此時,她已飛過了伊爾-12、伊爾-14、安-26、運-7、伊爾-76等6個機型。
在成功地完成中俄空軍首次飛行合練任務后,俄軍飛行團長專程找到程曉健說:“你飛過的弧線和你人一樣漂亮。就是你的名字太難叫了。”
程曉健開心地說:我的俄文名字叫“娜達莎”。
·能飛多久,就要飛多久
在程曉健擔任師長后不久,這個師開始接裝某中型運輸機。程曉健帶領部隊,按時間節點穩步推進各項準備工作,相繼建立完善了17項安全措施和外出駐訓任務規定,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新裝備的首飛。
“不論是上級黨委、首長,還是師常委、基層官兵,都給予了我非常大的幫助、支持。”程曉健說,“這讓我非常感激。”
這個師基礎較薄弱,現在,程曉健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改裝工作上。“為了空軍遠程戰略投送能力建設這個共同的理想和目標,我能飛多久,就要飛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