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佳怡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倩
在濟南,提起佳怡物流,十有八九都會知道,提到佳怡物流的創始人孫倩,可能并沒有很多的人了解她的故事。
1999年10月18日,孫倩以1.08萬元創辦佳怡物流。如今在齊魯大地和京津冀地區,佳怡物流已發展成可為用戶提供倉儲、運輸、配送一體化第三方物流綜合服務的知名品牌,是山東省政府重點扶持的三大知名物流品牌之一。
在佳怡,處處洋溢著和睦和溫馨。就連孫倩的辦公室也布置得像是一個客廳,兩個大大的魚缸,顏色絢麗的熱帶魚游弋其中,墻上是王佳怡天真爛漫的寫真照片,在辦公室的一角甚至開辟出一個茶座,藤編的座椅,光潔的茶具,一天兩壺普洱茶成了孫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小情趣。
用母愛來做事業,佳怡是條不歸路
1999年10月,在與丈夫共同商議后,孫倩決定投身做物流行業。當時這是一個朝陽行業,物流的概念還沒有真正被提起,這意味著有很多的機遇,同時也會有很多的困難。
“當時真的很難,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撐多久。在給公司取名的時候,我和丈夫不約而同地想到‘佳怡’二字。以自己女兒的名字來給公司命名,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要給自己一個壓力,珍惜公司的聲譽,一定要把公司做強做大,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茁壯成長;二是善待員工,能夠做到讓員工把公司當家,在公司有安全感、不飄浮,把佳怡物流的每一位員工都培養成為行業中的優秀人才,讓佳怡物流在同行中有一個好的聲譽。用我女兒的名字來為企業命名,壓力很大。我要讓人對佳怡滿意,而不是抱怨佳怡,謾罵佳怡,甚至是破壞佳怡……”
“每當遇到困難時,想后退時,看到女兒那雙天真的眼睛,我就知道我只能往前沖,我無路可退,佳怡是一條不歸路。”
用真心換真心,一元錢紅包感動至今
創業的艱辛自不必多說。一家一家地尋找客戶,扛著貨物趕公交車,為了節省幾毛錢的電話費以響鈴三聲作信號……吃了很多的苦,遭了無數的罪。2000年公司的業務一直在低谷徘徊,困難到發不出工資。在最為艱辛的時候,孫倩想到過打退堂鼓,從不輕易流淚的孫倩那一天哭了,所有的員工也都流淚了,但是員工們說:“我們再拼一把吧!再給我們三個月的時間!”就這樣,大家破釜沉舟地苦干,在下個月佳怡贏利了!“那一個月,我們賺了52塊錢。你知道那是什么樣的心情嗎?雖然只有52塊錢,但那時我們第一次盈利!”
孫倩拿著52塊錢到銀行換成了一元的紙幣,包了52個紅包,并根據每個員工的崗位和性格特點寫上寄語,發給大家。湊巧的是當時加上孫倩一共是52個人,她也給自己包了一個紅包,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堅持,再堅持!”這一元錢的紅包代表著什么,每個人的心里都清清楚楚!從此大家一鼓作氣的奮斗,業務量也一步一個臺階,穩步上升。直到現在,很多人仍然留著當年的那個紅包。
孫倩總是說做企業如同做人,要以真心換真心。在佳怡物流7年的創業歷程中,中層以上的管理人員無一人流失。
大家文化之“佳怡大家庭”
孫倩一直致力于創建一個和睦幸福的“佳怡大家庭”。在她的心里,員工永遠排在第一位,愛心是管理的至高法寶。
“我也曾在別的企業工作過,感覺在很多企業中缺乏愛心,員工沒有歸屬感,所以我曾暗暗發誓,一旦將來自己有機會創辦公司,我一定要充滿愛心,不擺架子,不驕奢,不浪費,和員工們打成一片,在公司里建立‘大家文化’,為和我一起工作的員工營造一種‘佳怡是我家’的溫馨。”
為了解決員工最主要的住房問題,佳怡物流內部實施了住房工程,只要是工作滿5年的員工按照規定的流程和標準都可以提出住房申請,符合條件者公司將解決其住房問題。現在佳怡公寓的一期工程已經完成,二期工程正在進行中。佳怡老年人公寓“佳怡莊園”也列入孫倩的規劃藍圖。為了方便業務和工作,公司還為高層管理人員配備了轎車。這些舉措在其他的民營企業是看不到的。
為了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孫倩還定期地看望職工家屬,與他們傾心交談,解決生活上和思想上的各種困難。在佳怡人的眼里,孫倩不是老板,而是他們的家長,是姐姐。“有困難找孫總”成了他們信奉的信條,在危急關頭第一個想到的人總是孫倩。
孫倩所構造的這個“佳怡大家庭”,看上去更像是一個現實的“烏托邦”。
“佳怡是一個民本、草根企業,它不是民族企業,我們所做的是最基本的事情,我們的經營要為2000多人的生活著想,我們想通過制度化的管理和親情化的溝通安定佳怡這個群體,從來能夠為穩定社會獻一份力。”孫倩的丈夫佳怡物流董事長王琳先生用誠摯的語言詮釋著他們的企業。
另類“女強人”的幸福生活
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孫倩希望所有的女性在做事業的時候要兼顧家庭,只有家庭和諧,才會有精力、有熱情、有愛心地去工作去做事業。對于王佳怡的教育,孫倩從來沒有耽誤過,回到家里,她就是一個完美的母親。
孫倩說:“作為一個女強人,首先她是一個女人,她的家庭要成功,其次才是事業的成功。女人要轉換好自己的角色。在家里你是女人,在丈夫面前你是妻子,在孩子面前你是母親,在父母面前你是女兒,在外人面前你是職業者。”
孫倩說,“現在我們對物質生活已經很滿足了,我們想帶領一大批年輕人共同做一份事業,為社會做點事。作為民營企業,我們時刻都要保持創業的良好心態,汲取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優秀經驗,講究愛心、質量、效率和誠信,用心做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