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機勃勃的吊蘭、輕柔舒緩的音樂、窗明幾凈的房間……如果不是門口掛著“公共廁所”的標牌,路人無不以為這是個休閑場所。但在幾年前,這里還設施簡陋、環境潮濕、異味撲鼻。
對這個公廁施以“魔法”的,是一位外來農民工——李影。6年來,李影靠著勤勞與努力在上海扎下了根。她入了黨,有了上海戶籍,勞模、標兵證書拿了一大籮。“有人覺得這崗位不體面、沒出路,但我覺得,恰恰是這份工作,給了我一個燦爛的人生。”
“把工作崗位當作自己的家”
2005年,24歲的李影走上了龍潭小區公廁管理員的崗位。
小姑娘很愛美,但眼下的工作環境雖然看上去還算干凈,卻掩不住撲鼻的異味。公廁門口連接著一條泥濘小路,門前的空地上雜草叢生,來上廁所的人時不時都會抱怨幾聲。看到一個小姑娘來清掃公廁,很多居民投來懷疑的目光。
要強的李影沒有退縮,她下定決心,要把大家眼里最不干凈的場所,變為社區里最美的地方。
地面不干凈,李影琢磨出一套“跟蹤式”保潔法:每來一位顧客,就進行一次打掃,幾個月下來,她的雙手滿是老繭。異味消不掉,她就和馬桶較上了勁。沖、擦不行,就用熱水燙、用潔廁凈洗,后來索性打開下水管道,仔細沖洗干凈,異味終于徹底消除。
變化不止這些。李影還自掏腰包,買來洗手液、煙灰缸、醫藥箱、閱報欄、大魚缸。公廁門前的小路也鋪上水泥,裝上扶手,方便殘疾人走路。空地被劃分為兩塊,一邊種上各類花卉植物,另一邊供人停放自行車、助動車。居民們欣喜地發現,擺滿盆景花草的公廁里清香陣陣、綠意盎然,完全變了模樣。
李影的寢室在公廁樓上,“把工作崗位當作自己的家”,她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
“居民認可,我最快樂”
公廁管理員、月薪2000元,這個常人看來不起眼的崗位,李影卻干得有滋有味。“工作雖然平凡,但不能因為平凡而小看自己、小看這份工作。” 李影說,“居民認可,我最快樂!”
她的努力,公司領導看在眼里。發展新黨員時,公司第一次向外來農民工伸出了橄欖枝。2008年底,公司成立了以李影名字命名的公廁班組。為了讓班組管理的14個公廁都能整潔如一,班長李影每天騎著自行車巡查,但要讓組員認同她的服務理念,卻不是那么容易的。
一些老員工覺得李影的保潔法太折騰,比如“地面上沒腳印、玻璃上沒灰塵”,這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李影不去爭辯,而是自己動手拖地擦窗。一次次碰撞,一次次磨合,組員們開始理解李影,并努力地向她看齊。在最近的一次上海市公共廁所文明評比中,李影所在班組的公廁占了前十名中的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