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媽媽”柳毓富:
“我做好事上了癮”
 |
□徐延春 報道 ▲社區居民稱贊柳毓富(左二)的善舉! |
◆核心提示
三十年來,她在慈善之路上行走十幾萬公里,幫助孤兒、殘疾人等弱勢群體近千人,捐款、捐物100多萬元;即便在退休后,她依然堅持四處搜尋遭遇困難的人并施以援手……“我做好事做上癮了。”她就是被人稱作“愛心媽媽”的感動濟南人物柳毓富。
慈善之路緣于一句暖心話
記者在“走進歷下大家講”社區講堂上,第一次見到了這位感動濟南的柳阿姨。慈祥的面相,簡單的著裝,依舊跳脫出幾分優雅,讓人想象不出她已經60歲?吹接浾叩囊苫,柳阿姨笑著說:“他們都叫我柳奶奶、柳阿姨、老娘、老太太,叫什么我都習慣,只要他們平安、開心、過得好,就是我最大的快樂。”
三十年不間斷幫助他人,最初緣于鄰居的一句暖心話。柳毓富曾是濟南一家絲線廠的廠長,20多年前丈夫的突然離世,撫養兩個未成年孩子的擔子重重地壓在了她的身上。當時兒子只有11歲,女兒才7歲。在那段最艱難的日子里,生性剛強的她發誓要活出個樣子來給大家看。為了多掙點錢,她每天下班后,騎著一輛舊摩托車,去親戚開的酒店幫工,去染坊兼職,最多的時候同時做三份工作。她每天都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上床睡覺時,常常已是深夜。
由于柳毓富有時忙到很晚,孩子們的吃飯成了問題。鄰居老紅軍一家十分擔心:“孩子們吃了么?到我家來吃吧。”聽了這句話,柳毓富哽咽了。在最困苦的時候,有人能安慰她幾句話,她心里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激。“當時感覺無論多辛苦,心里總是暖暖的!闭沁@些苦日子,讓她懂得了感恩與向善:“有時幫助一個人就是伸把手,也許力量不大,但能給人帶來生活下去的信心。當時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用自己的愛去感染更多的人!
做好事也能上癮
這些年來,柳毓富收養了4個孤兒、3個殘疾人,20多年前收養的聾啞人魏光俊至今仍跟著她生活。每當看著魏光俊充滿依戀的眼神,柳毓富就暗下決心,不管以后遇到什么樣困難,都要把她帶在身邊,這一帶就是二十多年。
熟悉柳毓富的人都知道她有一個愛好,就是常在報紙上、電視中尋找那些遇到困難的人,然后想方設法去幫助他們。這其中有工地受重傷的四川民工徐英德,有火海里被救出的小高爽,有滯留在醫院里的三胞胎兄妹,還有很多她叫不上名字的困難大學生。柳毓富的兒子向記者感嘆:“只要是有獻愛心的活動,就缺不了我媽。只要有困難,不管路途多遠,我媽都會去資助他們!
2010年,柳毓富在報紙上得知“流浪兒之父”鄭承鎮病重,就主動擔當起流浪兒的臨時家長,每天坐公交車去為孩子們做好可口的午飯,后來自己累病了依然帶病堅持,風雨無阻。有時做飯稍微晚了一些,她便滿臉自責。柳毓富還為孩子們制定了值日表,培養他們獨立生活能力和責任意識。幾個月后,學校的老師都夸孩子們懂事了、長大了,這讓柳毓富很是欣慰。
有些人替柳毓富抱屈:“她捐的衣物都能拉幾車了,捐的錢也能買棟別墅了,幫助的人也都數不清了!钡家恍α酥,她說,做好事、做善事,心里寬敞、踏實、幸福。她笑著向記者打趣道:“我做好事都做上癮了。每做一件好事,我就感覺自己又年輕了一歲,心里特別快樂、滿足,兒女們也都很支持我!
把愛心一直傳遞下去
“你能想象到我去年病倒都腦梗了嗎?當時手和腳都麻木,動不了了。”記者很吃驚,因為從柳毓富身上,記者沒有看到一絲病象,看到的只有她使不完的精神氣兒。“我是一個普通人,做了一點本該做的事,病倒的那段日子,卻收到了太多的愛和關心。正是這些沉甸甸的愛和關心,幫著我扛了過來!
2011年5月的一天深夜,柳毓富突發重病,被120緊急送到齊魯醫院搶救,三天后,她的病情才有了好轉。柳毓富得病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每天去醫院看望她的人絡繹不絕,她的病床前堆滿了康乃馨。一對青島姐妹坐火車趕到濟南,下車后直奔醫院,哭著說:“真沒想到柳阿姨這么好的人,會生這么重的病!當初要不是柳阿姨幫助,我們不知道會變成什么樣子,F在我們過得都很好,多虧了柳阿姨!币晃坏轮菪』镒,一直在病房里忙前忙后,柳毓富怕耽誤他的工作,攆他走,小伙子哭了:“柳媽媽,平時都是你幫助別人,現在你病了,我還不應該照顧照顧你嗎?”后來,柳毓富才知道他叫小輝,也是她曾經幫助過的孩子。
更讓柳毓富感動的是她的鄰居王紅衛,平時兩家并不熟悉,但她主動去醫院照顧柳毓富起居。王紅衛對記者說:“我相信好人一定會有好報,以前知道柳大姐好幫助人,現在她病了,大家都來關心她,陪著她,都是應該做的!边@番話讓柳毓富心中一熱,也堅定了她將愛心進行到底的決心。
柳毓富說:“雖然我記不清幫助過的每一個人,但我相信,他們一定會記得我,再去幫助別人、溫暖別人,把愛心一直傳遞下去!”(轉載于大眾日報2012-12-13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