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頭巷口查信息服務優劣群眾評
東昌府居民養老保險“四不出村”
12月5日上午,東昌府區朱老莊鎮二張村的張金凱,來到村里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信息自助服務終端系統前,用社保卡輕輕一劃,輕松取出了兩個月的養老金120元。
如今,像張金凱這樣,東昌府區城鄉居民在村頭巷口,就能享受參保登記、個人繳費、待遇領取、權益查詢“四不出村”的便捷服務,這得益于東昌府區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2009年,東昌府區率先成為全國首批新農保試點縣(區),2011年啟動了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目前,東昌府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適齡參保人員達29.2萬人,參保率達98%以上,征繳基金8093.3萬元,社會化發放率達100%。該區根據農民和城鎮居民的特點,借助信息化手段,著力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務。投入40萬元用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信息系統硬件建設,目前,已實現省、市、區、(鄉)鎮“四級聯網”,動態管理。同時,引進了城鄉居民養老金領取驗證稽核系統——生理掌紋信息驗證系統,并在各村設立了信息自助服務終端系統。該系統集人體靜脈識別技術、身份證閱讀技術于一體,使原有的人工稽核變為自助稽核。與金融機構結合,為農民發放“新農保專用卡”,免去了村民排隊的煩惱,足不出村就能領到養老金。
引入競爭機制,是該區的得意之筆。由農村信用社、農行、郵政銀行三家金融機構對養老保險費代收、代繳,對金融機構的服務以鄉鎮辦事處、園區為單位進行劃片考核,根據群眾的滿意度進行調整。今年10月份,區人社局根據群眾的服務評價,對三家金融機構的服務片進行了調整,服務較差的金融機構縮小了業務范圍,促使其改進服務。
為加強對參保人員的服務,該區籌措資金300多萬元用于全區18個鎮、辦、園區的基層服務平臺建設,全部通過了省人社部門驗收。配備專職工作人員,統一培訓,持證上崗。設立了875人的村級協理員隊伍,每個村一名,由財政發放補貼。各村協理員對征收、發放等信息,一個月一上報,對村民遇到的問題給予現場解決。根據群眾對其服務的優劣進行評價,一年一考核,實行動態管理。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對于經濟的拉動效應也在不斷凸顯。區人社局局長李國良分析:“我們按時足額為9萬余名60周歲以上城鄉居民發放了養老金,這部分養老金,基本上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消費,對城鄉居民尤其是農村消費拉動明顯。”(轉載于大眾日報2012-12-7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