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全國勞動模范、蒙陰縣文友家禽養殖合作社社長劉文友
摘自《山東工人報》2010年5月26日 本報記者 曹振恒 通訊員 李祥鋒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2010年4月27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五年一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最高榮譽在這里頒發,蒙陰縣文友家禽養殖合作社社長劉文友接過了金燦燦的全國勞動模范獎牌,對于歷經創業艱辛的他來說,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2009年,劉文友帶領合作社實現產值3.2億元,為養殖戶創造利潤5800多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創立養殖合作社 勇做致富帶頭人
2004年9月23日,劉文友正式成立了蒙陰縣文友家禽養殖合作社,邁出了艱難創業的第一步。為使合作社家禽養殖產業鏈條的最大延長,充分體現合作組織的優越性,盡量減少流通環節費用,給廣大社員提供更大、更便利的實惠和更寬闊的致富平臺,劉文友于2007年籌資3200萬元在蒙陰縣常路鎮征地60多畝,建起了標準化種禽養殖基地,并建設了種禽孵化廠。
經過幾年的實踐,劉文友及合作社一班人成功地創新創造出了“文友模式”,即“公司+合作社+養殖戶”的經營模式和“社員代表大會+支部大會+理(監)事會”的管理模式,目前該合作社已發展社員670余人,遍布蒙陰縣及周邊的平邑縣、費縣、新泰市等4個縣市。
為把合作社辦成養殖戶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合作社,讓社員在這里享受到優良的飼料、藥品、良種和優質服務,劉文友首先召開成員大會,選舉產生了理事會、監事會,制定了社員章程和入社條件,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并將章程和制度上墻公開,以便于社員監督。
合作社緊緊圍繞肉雞的產、供、銷各個環節,設立了經理室、辦公室、財務部、市場開拓部、技術部等部門,配有專業技術服務車2輛,運輸車5輛,不斷完善管理與服務職能,實行“四統一”服務。統一供苗,由合作社統一從正規大廠引進優質種苗,供應社員;統一供料,合作社從正規飼料廠家購進飼料,統一分發給各養殖戶使用;統一疫病防治,由合作社專業技術人員深入養殖大棚,為養殖戶提供疫病防治服務;統一成雞銷售,不管是市場雞,還是保價雞,由合作社統一外銷,防止了社員因個人銷售而導致的經濟損失。“文友模式”極大程度地整合了農村資源,增強了共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解決了過去一家一戶克服不了的困難,為社員贏得了最大利益,把全社670余家養殖戶橫向聯合,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并與公司縱向聯合,簽訂合同,規范和制約雙方的責、權、利,充分顯示了聯合合作的巨大優勢。
心底無私顯本色 眾志成城唱大風
蒙陰縣文友家禽養殖合作社之所以能做大做強,得益于社長劉文友的干事創業的豪氣和無私胸懷。在雞苗購進上,與供苗方簽定雞苗合同,以每只低于市場價2角錢的價格供應給社員,每年為社員節省雞苗錢近百萬元;在飼料購進上,與廠家簽定了飼料合同,爭取到低于市場5%的價格,為社員每年可節省飼料錢100萬元;在藥品購進上,與生產廠家簽定合同,以優惠10%的價格供應社員,每年節省藥品錢40余萬元;在成品雞的銷售上,與收購企業簽定合同,按每斤高出市場價2分錢的價格收購,每年可為社員增加額外收入40多萬元;在技術服務上,為徹底解決養殖戶在疫病防治中的困難,劉文友高薪聘請了兩名畜禽專業的技術員并常駐合作社,配備了兩輛技術服務車,深入養殖戶做技術指導和養殖示范,小病治療,大病預防,解除了廣大養殖戶的實際困難和后顧之憂。
合作社的巨大生命力,一方面靠的是優質的服務,另一方面就是如何讓社員獲得更大的經濟實惠,劉文友深深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他除了把流通環節節省出來的費用讓利于社員外,還把從各個廠家爭取到的各種補貼以二次返利的形式重新分配給社員。2006年年初,劉文友多方爭取資金60多萬元,按養殖只數每只成雞近0.15元補貼返還社員。同時,還從風險基金中拿出4萬元先后為不慎失火而造成重大損失的社員補貼,幫助他們建起了大棚,重新樹起了養殖的信心,2007年特大暴風雨襲擊了蒙陰,災情發生后,劉文友帶領工作人員深入現場調查了解情況,并同養殖戶一起深入水淹大棚,抗水救災,把水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同時,合作社迅速和各合作企業聯系,多方爭取他們的扶持,把企業扶持款10萬元及時送到受災戶手中;2008年春節前夕,劉文友拿出20000元走訪了特困戶;2009年春節,他又購買了面粉、大米、茶葉、棉被等價值近30000元的物品走訪慰問了36家貧困戶,給他們送去了合作社的溫暖。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他帶頭捐款10000元,繳納特別黨費2000元,并把獲得省勞模獎勵的8000元現金也捐給了災區。
劉文友帶領養殖戶聯合闖市場、共同致富的做法得到了有關政府部門的充分肯定,合作社先后被授予“臨沂市勞動模范集體”、“全省畜牧行業優秀合作社”、 “全省農村青年中心優秀服務項目”、“山東省十佳訂單銷售型農民專業合作社”、 “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示范項目”、“全國最具影響力農民專業合作社”。劉文友本人也先后被推選或評為蒙陰縣十五屆人大代表、“蒙陰縣十大新聞人物”、臨沂市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勞動模范、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