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齊魯宏業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漢典
危難之處顯身手 百戰不殆鑄輝煌
——記齊魯宏業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漢典
大公無私、有膽有識、拼搏不輟、關心職工、將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企業上——這是齊魯宏業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漢典在廣大員工心中的形象,也正是有這樣強有力的領導人,企業才得以從小到大、由弱變強,不斷向更高發展。
齊魯宏業集團有限公司組建于1997年2月份,2000年12月份改制為民營股份制企業。其前身是濟南第十二棉紡織廠和濟南市十四棉紡廠。1994年9月,李漢典由商河第五油棉加工廠副廠長調任原濟南市第十四棉紡廠廠長。當時十四棉是一個不足5000紗錠的小廠,由于設備落后陳舊和企業管理混亂,長期處于停產半停產的困境,已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他以一個優秀企業家的睿智和膽識,抓住棉紡市場有所抬頭這一機遇,千方百計恢復生產。他和班子成員一致認為,只有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讓企業“轉”起來。于是他們把四處打工的職工召集回廠,講形勢,論打算,統一思想,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他多方籌集資金,購進原棉,搶修設備,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全面恢復了生產。在這期間,李漢典把鋪蓋卷搬到廠里和工人吃住在一起,日夜奔忙,工人們從領導身上看到了企業的希望,重新獲得了工作的信心。首先,他革新了人事用工制度,建立了層層選聘、競爭上崗、多勞多得的激勵競爭制度;其次,改革了財務制度,建立起了一整套高效精干的運營機制,生產效率和勞動生產率成倍提高,生產費用和管理費用大幅度降低。在李漢典帶領下,公司奇跡般地煥發了青春,恢復生產的頭一個月就出現了盈利,一舉摘掉了連年虧損的帽子。
2008年下半年,金融風暴突然襲來,我國紡織業作為外貿依存度最高的一個行業,一下子跌入市場深谷。宏業集團的生產經營受到了嚴重影響:庫存增加,價格下滑,效益下降。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李漢典審時度勢,沉著應對,明確了在這一特殊市場環境下企業的奮斗目標,就是“保訂單,保開工,保吃飯。”他說:“實現保就業、保穩定,這是當務之急。”這一目標統一企業思想,適時轉變傳統的生產組織理念和營銷模式,按照效益優先的原則,及時調整了生產營銷模式,優化生產方式等各個方面的工作,千方百計爭訂單,堅決做到不限產、不裁員,不降工資。為此,他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在生產技術上大膽創新,賦于產品新的特性,靠技術創新爭奪市場份額;第二,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在穩定和鞏固原有客戶群的基礎上,和解放軍總后勤進行合作,成功開發多個軍用紡織品,投放市場后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果;第三,大力開展節能減排,投資幾百萬元,將公司的生產空調系統進行綜合技術改造,年節電達到800多萬度,節煤1000噸,可節約成本上千萬元。
2009年,在李漢典的帶領下,公司一直是滿負荷生產,沒有裁減一名員工,并且隨著訂單的增多,新招員工260多名。在利潤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公司沒有給工人減薪,反而自去年開始三次給職工加薪,月工資平均增加350元,部分工種月工資增加500元以上。為加強職工隊伍建設,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公司評選出200多名在工作中態度端正,技術過硬和在技術革新改造及弘揚正氣等方面有較大貢獻的員工給予一定的津貼和獎勵。另外,公司還在每年年底拿出50萬元以上重獎在勞動競賽中涌現出的精英和典范,也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干部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此次全球金融海嘯雖然對公司造成了沖擊,李漢典以他優秀企業家敏銳觸角在市場的急劇變化中抓住了新的增長點。特別是隨著《紡織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實施,給紡織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齊魯宏業紡織集團在過去做精做專純棉高檔針織紗和混紡高檔色織紗的基礎上,調整產品結構,致力于把“齊魯宏業”打造成紡織業內的民族知名品牌。他堅持走科技興企之路、加快企業升級。于2008年初投資2000余萬元,成立了宏業高科新型纖維研發中心,專門從事新產品特別是特種纖維和功能纖維產品的研制和開發, 包括:甲殼素纖維、牛奶纖維、大豆纖維、珍珠纖維、竹纖維、竹原纖維、天絲、莫代爾、亞麻、羊毛、羊絨、絹絲、兔毛、腈綸、維綸、綿綸、吸濕排汗纖維、陽離子滌綸、導電纖維、阻燃纖維等,以及棉、滌、天絲、粘膠等色紡紗線。他還組織成立了攻關小組重點攻克含量超過60%的絹絲、羊毛等蛋白質纖維產品的生產。公司全力建設新產品研發基地,加大技改力度,調整生產流程和配置,新增色紡、賽絡紡、緊密紡等新型紡紗生產能力,并在“無規律竹結紗”和“柔軟紗”研發和生產上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其紗線類產品分別被評為“山東名牌產品”、“山東省著名商標”和“國家免檢產品”。2005年11月,公司被命名為濟南市企業技術中心。公司下屬的山東宏業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被山東省科學技術廳、濟南市科學技術局授予“高新技術企業”。
李漢典不但本人非常支持公益事業建設,以各種形式回饋社會、造福人民,并帶動企業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在2008年的四川抗震救災中向民政部門、紅十字會一次性捐助210000余元,向工會捐款67200元,他個人向組織交納特殊黨費10000元。幾年來,他先后向教育界捐款十幾萬元,為新農村建設捐款40多萬元,在公司內部逐漸形成了團結和諧、人心思上的健康積極的精神面貌。李漢典連年被評為濟南市人大代表,并被推選為中共商河縣委委員,商河縣政協常委,濟南市商會副會長,縣工商聯主席。先后獲得省、市優秀共產黨員,省、市勞動模范,濟南市改革開放30年優秀企業家,發展省會經濟優秀創業者,商河縣第一批拔尖技術人才等榮譽稱號。集團公司被濟南慈善總會評為濟南慈善十年先進單位,并連續多年被評為濟南市先進企業、濟南市工業企業50強、濟南市十佳民營企業、濟南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并被評為山東省紡織行業優秀管理企業、省級文明誠信民營企業,2006年榮獲全國紡織工業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李漢典身體力行,率先垂范,以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和輝煌的企業建設業績,凝聚了人心,深受廣大干部職工的敬重和贊譽,可他并沒有居功自傲,他的目標是把企業創建成國內一流乃至國際一流的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造福于社會,造福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