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諧合拍
——青島市政協“科學務實、履職為民”紀實
11月3日,臺灣中華航空公司首次直航青島。特地來迎接首班飛機的青島市政協主席孫德漢,向走下飛機的臺灣中華航空公司董事長孫洪祥伸出歡迎的雙手。正是青島市政協的積極工作,促成了臺灣中華航空對山東的直航,還為直航落實了白天的黃金時段,方便了青島臺灣兩地聯系和居民出行。
身處越來越開放的青島,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青島市政協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發揮政協優勢,走出一條科學務實、履職為民的創新之路。
重大決策前聽聽政協怎么說
“政協參政議政要抓大事、謀長遠,提出的建議要具備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讓黨政部門愛聽、喜納、管用、實用。”在青島市政協一班人看來,要將政協科學務實、履職為民的工作思路落實好,必須站得高、看得遠,把工作做到黨委、政府決策之前、關注之處。
“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是青島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現階段重要發展戰略。市政協為此展開深入調研,先后向市委、市政府報送5個系列建議報告,提出了建設高等級防潮堤壩,建設現代化海港、空港、陸港、信息港,建設環膠州灣保稅港區,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體系等“四大關鍵建議”,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很多意見被吸收和采納。目前,一條長約 10公里、總投資5.27億元的防潮壩正在建設,預計到 2011年,這條能抵御百年一遇特大風暴潮的防潮壩將建成,青島市政協“環灣保護,防潮為先”的建議變為現實。
青島市政協建言獻策落到實處的例子比比皆是。原設計1億噸吞吐量的董家口港,在市政協的積極建議下,規模擴大到3.7 億噸,總投資約千億元,現已開工建設。對在城陽西新擴建機場的再建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建議、保稅港區和經濟新區融合建設“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建議、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文化旅游業的建議、建設中外特色風情街、人才青島等方面的建議,都得到市委、市政府不同程度的采納。
“政協不是養老、休閑的地方,而是可以真正干點實事,真正有點作為的地方。”青島市政協一班人認為,政協工作要不打“ 橫炮”、 不放“ 空炮” 、 不當“馬后炮”,具體說就是要堅持黨性,盡職不越位;求真務實,扎實不浮躁;建言在先,幫忙不添亂。
換屆以來,青島市政協組織委員開展調研活動190余次,形成調研報告和建議100余份,其中向全國、省報送提案建議24份,向市委、市政府報送調研報告和建議77份,許多意見、建議被采納。“去聽聽政協怎么說”,成為青島市不少黨政領導決策前常說的話。
不創新,政協工作就沒有出路
創新,成為本屆青島市政協的流行詞。
“四級聯動”是委員履職的新方式。青島市政協在組織調研視察和開展活動時,邀請住青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委員和市政協委員、區市政協委員參與,形成“四級政協委員聯動”機制;加之市政協和區市政協兩級政協組織聯動,政協機關各部門和政協參加單位聯動,三個層面的聯動使參政議政更富成效。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提出后,青島市政協組織四級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各區市政協聯動,組織了跨年度大型調研,不僅走遍山東各市,還到重慶、成都、西安、武漢、杭州等地汲取先進經驗,回來后經過深入研討,
形成了由城鄉規劃一體化、產業一體化、市場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生態環境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管理體制一體化、班子建設一體化8個子報告組成的《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調研報告》,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雙向評議”使提案工作更富實效。2008年,青島市政協開展了百名政協委員評議提案辦理活動,對承辦提案5件以上的36個單位辦理情況進行民主評議,評議結果除向本單位反饋外,還分別報送市委、市政府和組織人事、紀檢監察部門以及駐青單位上級領導機關參閱,并將其作為年終考核和干部使用的參考。2009年,把評議內容向雙向延伸:委員評議提案辦理情況,承辦單位評議委員提案質量。此舉措使承辦單位提高了對政協提案的重視程度,以往重答復輕落實的情況大大改觀。 對一些委員滿意度不高、 問題解決不夠徹底的提案,開展二次辦理,為推動問題解決再加一把勁。2009 年,青島市政協提案落實率明顯提高,委員滿意率達到99.12% 。
“述職考評”促進委員提高素質。青島市鹽務局局長紀家棟委員說:“述職時,無論是局長、教授,還是企業家,每個人都很認真,述職報告都很務實,通過述職不僅可以相互學習、相互激勵,還能督促自己履行職責、干實事。”有的委員盡管在外地工作,每年都專程回青島參加述職考評,用委員的話說,述職是壓力也是動力,時刻提醒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政協委員。
“實打實”幫百姓解決問題
在已有履職形式的基礎上,青島市政協探索建立“界別+區域”委員活動組模式,將26個界別的475名市政協委員按區域劃分為24個委員區域活動組,不僅加強了委員間的聯系交流,形成專長整合,而且增加了委員活動在基層的密度。在此基礎上開展“一對一進社區”活動,即每個區域活動組對口聯系一個街道辦事處,以關注民生、促進和諧為內容,“實打實”幫老百姓解決問題。
青島市政協委員、市檔案局局長于新華是市南 4組組長,這個小組有30名委員,從2008 年起,每年市“兩會”后都要召開小組策劃會,根據市里的工作重點擬定一年的調研和活動計劃;每季度組織重點調研1-2次,或到對口的八大湖街道辦事處社區1-2次;年底開總結會,委員挨個述職,小組根據委員參加活動情況、提交提案和社情民意情況打分,形成履職報告。
“身為政協委員,反映社情民意是職責,如果能促進問題的解決,我們自己也會很有成就感,積極性當然高了。”市南 4組委員殷鷹說,在八大湖街道辦天泰新村小區居民李珍玉家調研時,她得知這個小區居民有的孩子報名2年都上不了幼兒園,經過到其他社區和市教育局了解情況,形成《關于解決兒童入托難問題的報告》,促使市政府下決心加快擴建公立托幼機構規模和數量的步伐。
“一次活動,我們就形成了6個社情民意和兩個提案。 進社區,讓委員們開拓了思路,多了一個了解信息的平臺,多了一條參政議政的渠道。知道了老百姓在想什么,知道了他們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我們很有成就感。”于新華告訴記者。
無怪乎在青島,人們都說政協忙,忙在黨委、政府的決策之前,調研建言;忙在了解老百姓困難問題之中,反映社情民意;忙在提案提出之后,督促落實解決。政協成為黨委、政府工作的智囊團和參謀部,真正和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諧、合拍。之所以能屢屢切中黨委、政府所需,之所以能常常有創新工作的點子,全在于青島市政協堅持了這樣一個基本信念:出于公心,履職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