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亮:這幅畫相信很多人都熟悉,這就是《毛主席去安源》,文革的時候在中國是家喻戶曉,是世界上印數最多的一幅油畫。畫中描繪的是1922年9月初,29歲的毛澤東風塵仆仆趕赴安源路礦。此時毛澤東的職務是中共區委書記,特地去安源考察發動罷工,并與粵漢鐵路工人罷工相呼應。
安源路礦是萍鄉煤礦和株萍鐵路的合稱,安源路礦工人在過去20多年間,屢次反抗但都遭到了失敗。而且當地還有龐大的黑社會洪幫勢力盤踞。但是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卻把發動一地罷工,進而聯通全國工人大聯合的著眼點放在了安源路礦。中共看中的是安源的產業重要,工人眾多,而且富于反抗斗爭傳統。
毛澤東主持召開了黨支部會議,認為舉行罷工斗爭的條件正在逐漸成熟。會議決定立即組織兩局全體工人展開罷工。毛澤東給這次罷工確立了“哀而動人”的策略思想。會后毛澤東寫信給在醴陵的李立三囑咐他速回安源領導罷工。接著又派在粵漢鐵路工作的共產黨員劉少奇來安源參加罷工的領導工作。
在李立三、劉少奇組織下,以“哀而動人”為策略思想,俱樂部向路礦當局提出了保護俱樂部,發清欠餉等三項最低限度的要求。并在報紙上揭露路礦當局破壞工人俱樂部的陰謀,提出了17項要求。與此同時,迅速在工人群眾中展開宣傳鼓動和組織工作,建立了罷工指揮部,并加強了工人監察隊,確定各處工人監守員,還組織了工人偵探隊,這些在后來的斗爭當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當時工人中參加洪幫的很多,而洪幫在當地開設的妓院、鴉片煙館、賭攤。李立三特地面晤洪幫幫大頭目,爭取洪幫對罷工的同情和支持。洪幫大頭目答應了李立三提出的三個條件,罷工期間關閉妓院、鴉片煙館,收起賭檔,不制造搶劫。
經過周密計劃部署和充分準備之后,俱樂部在1922年9月14日零時,向全體工人發出了罷工命令。按規定部署,井下工人向潮水一般涌出礦井,高呼“罷工罷工”,井口被堵住,工人一律不再上班,也不外出。14日午前,路礦兩局一萬七千工人全面大罷工,長沙的《大公報》、上海的《申報》、北京的《晨報》和《時報》等等全國有影響的報紙紛紛報道安源罷工的消息。各地的工團紛紛致函電聲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