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德鎮沙河辛村黨支部書記—王洪俊
王洪俊,男,漢族,高中文化,1951年11月出生,197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幾十年如一日,一心一意,為村民謀發展,心系群眾,服務群眾,沙河辛村成為遠近聞名的“五好”紅旗村、文明村,被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支部書記。
今年區委開展以“勤政廉政,科學發展”和“養老育小,勤勞致富”為主題的兩大教育活動以來,歸德鎮沙河辛村黨支部書記王洪俊又忙活起來。如何帶領全村干部群眾在區委、區政府和鎮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更高層次上解放思想,開拓進取,謀求發展,使老百姓過上更加富裕文明的生活,王書記和他的兩委會一班人認真研究,經過幾天的反復思考,基本上形成了沙河辛村站在新起點上實現大跨越的思路——倚托歸德鎮建設中心小城鎮的大好形勢,全面開發府前街和工業路,打造十里商業街,繼續實施村莊道路硬化,環境美化,使群眾增加收入有地方,安居樂業環境美。
村莊建設大投入
沙河辛村要發展,群眾生活要寬裕,都與村莊環境的好壞密不可分。全村四縱五橫九條大街,以前全部是土路,村北是南大沙河,村民過河是兩座小橋,也已經年久失修,為老百姓辦點實事,建設新農村,首先要把出行難解決好。自2002年開始,沙河辛村開始了史無前例的村莊建設。截止2006年底,全村共修建了38孔總長90米和8孔總長44米的大橋各一座,修東北5條,南北5條,總長4938米,總面積25048平方米的水泥路10條,修排水溝3960米,按裝路燈58盞,累計投資280萬元,這是一個1000多口人的村,四五年所干的惠民工程,其工程量、投資額在歸德鎮是首屈一指的,老百姓得到的是實實在在的實惠,王書記和他的兩委會干部得到的是群眾的贊譽,更難能可貴的是,總投資280萬,全村人均1400元,這么一大筆款項,沒有收取群眾的一分錢,全部是王書記和村干部省吃儉用,多年的集體積累和上跑外找、自籌的資金。今年年初,王書記在全體干部黨員群眾代表會上承諾,要繼續修1800米的道路,同時建設兩處綠地廣場,投資約40萬元,將全村所有的大街小巷進行硬化,徹底解決行路難。現在沙河辛提起王書記,全村老少沒有一個不豎起大拇指說“咱王書記直不賴,是咱全村人的福氣”。
新一輪建設大手筆
今年3月底鎮委調整以后,新一屆黨委政府班子高屋建翎,開始了建設省級中心小城鎮的規劃建設,沙河辛村位于鎮駐地東側,位置顯要,是歸德鎮的東大門,王書記在面對這一新的歷史任務時對新任黨委書記曹書記說:“建設中心鎮是歸德的大好事,百年不遇,我王洪俊代表全村干部群眾表態,不惜一切代價,全力維護”,一個月下來,從清掃街道,粉刷墻壁,迎接市區評估到拆除占道建筑,騰空建設用地,王書記一直盯靠在現場,人曬黑了,但心里越來越亮堂。在迎接市區評估檢查的那段日子里,為了節省資金,整個的清掃街道,清除垃圾,村干部齊上陣,沒有花錢雇一個人工。老百姓在農村多年的生活習慣,用不了的柴草垃圾在大門兩側,修房建屋進的建筑材料隨意擺放,村干部們做工作還是費了一番氣力的,通過他們苦口婆心的說教,老百姓們說:“咱王書記叫清理,就清理吧,保準錯不了”。結果幾天的時間下來,該清理的都清理了,這中間還有一個小插曲,沙河辛村大橋建成后,為了保護橋的安全,兩委會商議后在橋南頭設了一處隔離墩,超寬超重的車輛過不去,大一點的轎車也很難過,橋的安全有保障了,但同時也帶來一個弊端,就是大小車輛經過時,都得減下速來,小心翼翼的通過。黨委領導認為改革建設要提速,交通也要提速,建議王書記將隔離墩拆除。一開始他心里多少也是有點抵觸情緒,但最后為了全鎮的大局利益,毅然拆除了。
5月1日,是全國人民歡慶勞動節的日子,正是這一天,全鎮的工業路開發拆除工作正式啟動,沙河辛村任務不小,一個是鎮大橋左側5處商業網點要全部拆除,一個是沙河辛大橋北側三處企業要向北拆除一部分,總的要拆除房屋20多間,計280平方米,院墻200多功能米,工作難度相當大,一是所要拆除的房屋都是正在經營中的商業網點,拆除后對經營業戶的損失不小;二是這些經營戶每年都要向村里交承包費,拆除后村集體僅這一塊損失就達4萬元,王書記沒說別的,維護全鎮的整體利益,村里損失點也是應該的,但經營業戶的工作都不好做。做不好,引起上訪,后果不堪設想。王書記他們認真研究,決定多做疏導教育的工作,盡量避免強拆,并承諾下一步開發商品房,原經營業戶優先。這樣一來,經過幾天的工作,很快做通了幾戶經營業主的工作。說拆就拆,能人工拆的人工拆,該動用機械就動用機械,截止5月15日,拆除工作全部結束,鎮黨委政府對王書記的工作十分滿意,給予了高度評價。
王書記進一步表態,下一步的府前街和工業路開發,優先提供水電,同時搞好綠化,為歸德的大發展,大跨越,提供全力支持。
養老育小,文明和諧
贍養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王書記在搞好發展的同時,絲毫沒有放松對精神文明工作的發展。2006年,村里對群眾按裝有線電視的每戶補助100元,全村按裝了364戶,村集體就投了36400元,村里經過研究,去年底開始,全村70歲以上的老人,都能領到村里發給的100元的春節過節費,同時村里的困難戶也都能得到村里的及時救助。在開展兩大主題教育活動中,該村102歲的陳淑英老人又為沙河辛村增了光。她百歲年齡,仍能照顧雙目失明的84歲的兒子,一時傳為美談。經濟南日報、齊魯晚報、生活日報等報紙、電視臺報導,引起社會強烈反響,有力地推動了全鎮兩大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
王洪俊,這個當過兵,為國出過力的漢子,正在用他的勤政廉政,譜寫沙河辛村科學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