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獻是梁堤頭鎮楊集村黨支部書記,也是當地赫赫有名的養鴨戶。 11月5日,走進楊集村南一處廢棄窯場,“嘎嘎”的鴨鳴聲不絕于耳。這里是老李辦的養鴨場,也是他住了十幾年的“家”。
客室兼臥室里,彌漫著鴨糞的味道,橫七豎八地擺著各種物什。墻上最顯眼處掛著兩張照片:一張是參加市勞模會的合影;一張是參加省勞模會的合影。其實,他還有一張應該掛的照片沒掛出來——今年參加全國勞模會的合影。
“楊集有5個自然村,不到600人出了60多個大學生,這樣的村十里八鄉難找!崩侠钤捳Z里透著自豪。
梁堤頭鎮地處黃河故道,楊集村又是移民回遷村,但村里的學校教學條件在全鎮數得著。十幾年里,老李為學校置備教學和辦公設施,累計捐了100多萬元。最早一次捐款是 1978年,老李剛當村黨支部書記。開始是兩三百,后來是一兩千。 1989年,老李一下子捐出60萬元建學校。
“那時候,我有兩輛載重汽車,再加上養殖,一年掙了30萬元。”老李笑言,“咱就想,一年能掙30萬元,兩年就是 60萬元,三年不就是 90萬元嗎?”
人算不如天算,后來他有賺有賠。可是,不管什么情況,讓村里的孩子好好上學一直是老李的心愿。去年,在老李撮合下,周邊 5個村籌資近300萬元建設了一座可容納千人的寄宿式小學。村里考上大學的孩子一茬接一茬,去年春節,村委會搞了個“在外大學生座談會”,孩子們滿滿坐了三間屋。
眼下,老李的養鴨場有兩萬多只鴨和鵝,每天光飼料就得兩噸多,吃苦受累對他來說在所難免。大伙說:“老李的每一分錢都是從鴨屁股里摳出來的,對自己他并不是一個大方人!比欢麑w大方起來卻令人瞠目結舌。
2008年,村里修柏油路,按政策,村里要拿7.7萬元配套資金。老李沒讓村干部從群眾手里斂錢,自己一把全掏了。弟弟曾經問老李:“你有錢建學校,有錢給大伙修路,給我倆錢花花中不?”老李答:“你自己能掙錢,又沒攤上啥難事。我不能給你。我的錢要用來干我的事。”
當村黨支部書記 32個年頭,如今老李已經滿頭白發。他說,當個村干部,就得踏踏實實為群眾謀點福。如果一門心思想從群眾身上撈點,也可能撈得著,可大伙要戳你的脊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