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林,男,山大物理82級,淄博聯訊電子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山東大學校友企業家俱樂部常務理事
見到姜林的時候,他正在給朋友發短信,我有一些驚訝,他反而得意地說:“我還會用QQ呢。”
姜林,山東大學1982級物理系校友,淄博聯訊電子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姜林自己也說,他這個年齡的男人,用QQ的很少,可是他會通過這種多數年輕人才使用的聊天工具交流一些行業資料,跟公司的員工或者供貨商做溝通。
年齡——總是不饒人
“您這個年齡剛好是干大事的年齡。”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就對四十歲男人的事業懷有憧憬。
“不行呀,老咯。”他歪了歪腦袋,把雙手叉在胸前。
1986年從山東大學畢業后,姜林被分配到政府機關,而且一做就持續了十年。工作的頭兩年,他在經委工作,也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所謂技術官員或者技術官僚。兩年之后,淄博成立了周村區深圳辦事處,姜林就遠赴深圳負責業務,一直工作到1992年周村區成立經濟開發區,姜林又從深圳返回到淄博,工作單位也就變更為周村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在管委會工作了三年之后,經過反復思量,姜林還是覺得自己的性格更適合下海,于是選擇了更為適合自己發展的經商之路。
在當時的重大人生轉變中,姜林基本沒有矛盾或者猶豫。因為雖然在政府部門工作的十年中,更為了解中國社會的人情世故,懂得如何處理上下級的關系,以及如何與外界打交道,但是每個人的特有性格會決定他將來的職業規劃,對姜林來說,同樣如此。只是,“現在看來,如果當時沒有做到十年,而是提前下海,也許會更好。當然,只是也許。”他笑了笑,很謹慎地斟酌自己所吐出來的每一個字。
學習——總是無止境
最近兩年,姜林所在的行業飛速發展。所以當時在學校里所學到的簡單系統,在實踐操作中慢慢都被淘汰了,所以現在用的多數軟件和知識都是自己在邊用邊學和邊學邊用中積累起來的。
“我的一個很大的感觸就是,學校學到的是基本技能,畢業之后是通過學校學到的思維方法在實踐中的學以致用。”
姜林所在的公司每年都會組織應屆大學生面試,而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學到的只是基本的知識、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所以對社會的理解并不全面。而招聘是一種雙向選擇,只要姜林有時間,就會跟他們交流,“畢竟也是一種緣分,他個人是否適合我們所提供的崗位,我會站在學兄的角度,給他們提供一些建議。現在的年輕人跟我們那個年代畢業的學生相比,經受的磨練、所處的環境都有很大的不同,很多東西并一定有感受,而我這個年齡的人,可以說什么都沒有,倒是有一堆經驗和教訓。”
回憶——總是最美好
當年的物理系如今已經改為物理與微電子學院,只是每每想起,依然讓校友感慨良多。
姜林當年入學的時候,走的是西門,百年校慶再次回到山大,才發現又多了一個南門,而且綠化環境更好了。“學校大了很多,我們幾個老同學特意回到當年的小樹林里走走,跟當年在學校里的感覺差不多,還是保持著我們上學的氛圍。”就是這樣,小樹林成為了一代又一代山大人的記憶,因為上下課總是會路過,或者周末在里面看書,跟現在師弟師妹們選擇在小樹林里談場戀愛是完全不同的功能。
物理系當時一百二十多個學生,由于當年分專業的時間相對較晚,所以整個年級中,專業和班級概念比較模糊,所以以后的聚會大部分都是大型聚會,比如“物理82級聚會”,而不是某某專業或者某某班的一次聚會。“這一點我就很自豪,因為大學同學也是一種資源,可以互相溝通和聯系的同學的人數越多,你的可供選擇的資源也就越多。我有一個年齡差不多的朋友,他是西安交通大學物理系畢業的,他們班總共二十多個人,但是同學明顯不如我多”
四年的大學時光很快樂,轉瞬即逝。很多學生從高中到了大學,都跟“放鴿子”一樣,會降低對自己的要求。不過,姜林并沒有把剩余的時間拿來娛樂或者休息,而是廣泛參加學校里的社團活動,他當時就在科學聯合會里“工作”,據說當年還是小有成就的。
“當時的洪樓教堂里還有一個集體企業,好像是個紗布廠,后來做了一些修復。”人總是會去想念那些往事,其實也在懷念自己在經歷那些往事時的心情。
事業——總是要樂觀
也許是學理科的緣故,姜林的做事風格比較嚴謹和認真。他所經營的淄博聯訊電子工程有限公司從成立到現在,由于以技術為主,發展相對平穩,沒有其他企業家所經歷的那么多曲折和甘苦。
淄博聯訊電子工程有限公司是山東省公安廳批準的技術防范工程施工資質二級單位,也是目前淄博市從業時間最早、施工資質最高的專業安防工程公司。姜林說,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公司已經積累了長期固定的客戶,也就不會使自己疲于應付。
“至少目前來看,比較順利,沒有大的坎坷。當然也有我個人的因素,我是一個很樂觀的人,也沒有特別大的野心,所以都是慢慢來,一年一個臺階,做企業需要專注與執著的精神,許多企業都是熬出來的。”
四十余年的人生經驗,讓姜林真正意識到一個人的成功需要智商和情商的結合。“而且很多時候,情商更重要。”山東大學物理系1982級的校友中,有的做學問做成了山東大學第一批長江學者,還有很多成為了博士生導師,也有在政府機關做的特別出色的,而做實業方面,姜林也成為校友中做得很突出的一位。
校友企業家俱樂部不定期地在各地組織活動,姜林都盡可能參加,通過跟不同行業校友之間的信息和情感溝通,姜林也學到了很多,同時,他還琢磨到了一點,“這些企業界的成功人士,并不是當時學習成績特別好的,而大多是情商很高,思想活躍,有很多興奮點和關注點。”
讀書——總是有啟發
姜林說話的時候總是笑瞇瞇的,透著和善,說話的音調淡淡的,像極了國內的著名學者、作家余秋雨先生。
而姜林也很喜歡余秋雨,平時床頭就總擺著余先生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嘆》和《借我一生》等等。有人認為,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受歡迎是因為他新穎的文化觀念,余秋雨的文化觀念不瘟不燥、開明智慧而又契合人心,當然是受歡迎的重要因素。但姜林認為我們也應該看到,再好的觀念也只具備引領意義,而不會讓人反復品味、愛不釋手,何況,有精彩觀念的知識分子遠不止他一人。余秋雨的文字里總是有一種大文化和大歷史,讓人可以融入其中。他的書中沒有艷情、警匪、湊趣、挑逗的成分,更沒有故弄玄虛、嘩眾取寵的色彩,但是卻引人入勝,這都與這份特別的大文化和大歷史有關。
對于在校大學生,姜林給出的建議就是教科書上的知識固然要學好,但是要更多涉獵社會科學的書籍,特別是理科的學生。一個人要想取得大的成就,就得有更高更遠的眼光和更加廣闊的境界,就必須有深厚的知識底蘊,這個知識底蘊,不光是要精而深,也要講究廣而博,這兩點看起來在時間上相沖突,但事實上,只要平時多注意一點,比方說理科學生每個學期選修一兩門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抽時間看上幾本這方面的書,就會有所收獲。
生活——總是要豁達
姜林提出了35歲的年齡檻,他認為年輕人在35歲之前一定要努力,特別是在創業起步階段,而過了35歲再創業,遇到的困難會變多,所以套用一句話——“出名要趁早”。
只是每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態也會發生變化。現在的很多大學生在做自己的職業規劃的時候,都做過做省長做市長的夢,但是隨著自己工作經驗的增多,期望值會逐步降低。“年輕人對自己期望高一點,然后努力去追求。所以我們既要心比天高,更要腳踏實地。”
我問姜林今年的愿望,他說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兒子考上理想的大學,如果能考上自己的母校山東大學那就更開心了。18歲的兒子是姜林非常寶貴的財富。如同很多男孩的成長一樣,姜林也經歷了兒子從叛逆到理解的階段,他認為這時候作為父親,更應該關心、鼓勵孩子,跟他們多交流。這個階段的心態變化甚至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姜林認為自己處理得還不錯。到了今天,孩子叛逆期已經過去了,在很多細節上考慮到自己的父母,讓作為父親的姜林感覺到18歲的孩子對父母感恩的心態。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狀態和感受,我現在沒有特別大的目標,就是希望家庭和睦,身體健康,公司穩定發展,有一個比較穩定的事業在做,就很好了。”說到這里,姜林依然是側著頭,笑瞇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