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運河經濟開發區的劉莎莎和劉璐璐是龍鳳胎姐弟,今年高考,姐弟倆以優異的成績雙雙考進了名校。弟弟劉璐璐更是考進了重點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進行本碩博8年連讀,但收到錄取通知書后,劉璐璐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住在樓房里,拾柴燒火做飯
7月28日下午,記者來到了位于德州市運河經濟開發區的國棉廠小區。經過一番打聽,在該小區南部角落的一幢舊樓里,記者找到了劉鳳芝的家。
劉鳳芝家住在一樓,有一個小院,從小院的側門進入,劉女士熱情地迎了上來。在小院側門的旁邊,年過七旬的姥姥正在灶臺前引火做飯,十幾平方米的小院里,除了一個磚砌的灶臺和一堆枯樹枝、角落里停放的一輛破舊自行車外別無它物,劉莎莎和劉璐璐姐弟倆正在幫姥姥遞柴火。記者發現,整棟樓的天然氣管道從她家門上經過,而她們一家四口則要靠燒柴火做飯。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姐弟倆的父親在2007年因突發腦溢血去世,一向體弱多病的劉鳳芝獨自撐起了這個家,年邁的姥姥擔心女兒,便搬來同住,幫著照顧倆孩子。“母親為讓我們生活得更好,自己從未休過班,也舍不得吃一個雞蛋、一塊肉……”劉璐璐說,盡管家庭貧困,但姐弟倆一直努力學習,從沒放棄過大學夢。“我就是想省點錢給孩子們湊湊學費,而用煤氣每個月還得花幾十塊錢,后來買了電爐子還是覺得浪費,索性就在自家院子里搭了一個灶臺,每天在路邊、小區里撿撿樹枝就能燒。”說起這些,劉女士的淚流了下來,“每天放了學,孩子們就會陪著我一起去撿樹枝,剛開始時,人家都用異樣的眼光看我們,后來慢慢地也就習慣了。”
記者問起燒火做飯會不會影響附近的居民時,姥姥說:“能不影響嗎,以前人家樓上不愿意,又有灰又嗆得慌,人家都不敢開窗戶。我每次做飯時就會上去給人家說好的,‘你們就可憐可憐我們這一家吧,孩子們沒了爸爸,家里缺錢用不起煤氣了,你們多理解吧,對不起了’。”
劉鳳芝在國棉廠的車間工作,在工友眼里,她是“上完早班上夜班,上完夜班再上中班”,本來一個月有4次輪休,可是她卻一直都在上班。為的就是能多掙些錢,可就是這樣,一個月的工資也就700多元。今年4月26日,是璐璐父親的祭日,劉鳳芝上完墳回來就直奔車間開始夜班工作了,一直到了第二天上午才回家。誰能想象,這個堅強的母親卻患有腦梗塞。
“孩子們沒了爸爸,我過來給俺閨女作伴。平時能做飯、看家,就給她省心了!”姥姥說,“看著閨女身體這么虛弱,還要照顧一個家,我這當媽的不放心啊!”
記者看到,不足60平方米的屋子被“塞”得滿滿當當。“姥姥住客廳,我自己一個屋,媽媽和姐姐一個屋。”劉璐璐帶記者來到了他的房間。
劉璐璐的書桌上堆滿了書,大紅色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特別醒目。今年劉璐璐以606分的成績考入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創新實驗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基礎班,將本碩博連讀8年。本是件喜事,但是看到這份錄取通知書,一家人的眼里卻都含著淚水。
◎雙“喜”臨門,疾病卻讓大學夢難圓
年過七旬的姥姥一提起這對龍鳳胎孩子就忍不住傷心,“孩子們這么小就沒了爸爸,命真苦!不過孩子們還真爭氣,都考上了大學,我和他媽媽心里高興啊!”
就在不久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濟南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相繼送到了家。姐弟倆都考上了大學,這讓劉鳳芝萬分欣慰,孩子們也都以此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可是,就當一家人還沉浸在這幸福中時,陰影卻又籠罩了這個風雨飄搖的家。
7月14日中午,一家人吃飯時,一向身體健康的劉璐璐突然腹部劇烈地疼痛起來。劉鳳芝趕緊帶著劉璐璐到市立醫院做了檢查,在醫院住了兩天院后,醫生指點他們到德棉醫院做了磁共振,經多家醫院的專家會診,劉璐璐被確診患了脊髓血管畸形,需要去北京宣武醫院進行治療。“璐璐現在走路都用手撐著衣服,衣服蹭著皮膚就疼得難受,我這當媽的看著孩子這樣心里真不是滋味。”看著眼前光著膀子的劉璐璐,不難想出他為什么不穿衣服。“只要能治好孩子的病,讓我做什么都愿意!我就是砸鍋賣鐵都要給兒子治病!”泣不成聲的劉鳳芝對記者說,雖然生活一直很苦,但自己從未在孩子面前掉過淚,可是現實卻是這么殘忍,“為什么還要折騰我們這樣的一個家庭啊?”劉莎莎說,“能給弟弟治好病,我寧愿不上大學,我去打工掙錢,不想再看到媽媽這么累了……”聽到姐姐的話,劉璐璐抱著姐姐忍不住哭了。“你們好好學習就行,家里還有媽媽,一定能給弟弟治好病!將來你們有出息了,要過好日子知道嗎?”劉鳳芝摟著姐弟倆,又表現出了她的堅強與樂觀。“錄取通知書上寫著8月26日到校報到,孩子天天看著這個通知書發愁,我還想給他做做思想工作,讓他把心態調整好,等治好病再去上學。”劉鳳芝悄悄地告訴記者。
◎夢想當教授的孩子,想讓媽媽過上好日子
記者聯系到了劉璐璐的高中老師。在老師的眼里,璐璐很要強,有些內向,平時不愛說話,但學習成績一直非常好。提起劉璐璐,老師們都說“這孩子很好,將來會有出息的”。“我想治好了病就去上大學,可現在家里沒錢,媽媽也太不容易了,我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內向的劉璐璐低著頭說,也不知道這病到底能不能治好,“ 老是一陣一陣疼得難受。”
當天的采訪,姐弟倆的話都很少,可當談及其學習和將來時,劉璐璐顯得很興奮。“我得好好學習,上了大學爭取獎學金、助學金,然后再靠勤工儉學賺些錢,爭取不向家里要錢,我要靠自己的努力來賺學費和生活費。”“畢業后,我爭取留校當教授,掙錢了就把媽媽接到身邊,讓她過上好日子!”
劉璐璐的眼神里透出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也正是有了這樣的信念,他表現出了小小男子漢的堅強,讓這個家充滿了希望。
【采訪后記】
結束當天的采訪時,不善表達的姐弟倆摟著媽媽第一次說出“媽媽我愛你”。看著母子三人相擁的場景,記者的視線也模糊了。
記者走出屋子來到灶臺前,揭開鍋蓋卻看到:一碗剩菜、兩個饅頭、一個咸鴨蛋,篦子下面熬了一鍋南瓜粥。這就是他們一家四口的晚飯。
這是一個不幸的家庭,缺少了父親堅強的臂膀,家里的日子舉步維艱,卻又雪上加霜讓如此優秀的孩子患上疾病;這是一個幸福的家庭,雖然貧窮,但母親為孩子們做出了積極樂觀生活、堅強面對困難的榜樣,孩子們也都以優異的成績報答母親,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
這樣的一家人讓人心疼,更讓人感動。
記者發稿前再次聯系到劉鳳芝時,她已經在北京宣武醫院為劉璐璐排隊掛號了,并于周一開始進行全面檢查。記者將繼續關注璐璐的病情發展。
如果,好心的您想幫助被病痛纏身的劉璐璐圓大學夢,想幫助這個面對高額的醫療費束手無策的家庭,請您伸出援手,聯系我們。
請致電晚報熱線:0534-2220000;或撥打手機18653465951聯系記者。
【相關鏈接】
脊髓血管畸形,最常見的表現是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脊髓出血。脊髓血管畸形可以發生在脊髓任何節段,但最常見為頸段和圓錐。平均發病年齡在20歲左右,50%以上的病人發生在16歲以前。
主要癥狀:脊髓蛛網膜下腔出血、脊髓間歇性跛行、節段性皮膚血管痣、脊髓性癱瘓。癱瘓的初期可為痙攣性癱瘓,持續一段時間后則變為痙攣性癱瘓和弛緩性癱瘓共存的混雜性癱瘓。以后才出現深感覺障礙,最后發展為全感覺障礙。此病一般較早出現排尿障礙、排尿困難或尿失禁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