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張朝彩,中共黨員,大學學歷,1983年8月參加工作,2010年4月調任聊城市審計局副調研員。2012年3月派駐聊城經濟開發區廣平鄉周公村任第一書記。
“閑言碎語不多提,夸一夸俺這里來的‘聯建’包村的。這包村的有3人,他們都來自市里的審計局。領隊的本是大老張,按上級規定我們都叫他第一書記張書記……”近來,這樣一段村民自發創作的山東快書在聊城經濟開發區廣平鄉周公村傳開,也表達著群眾對第一書記、聊城市審計局副調研員張朝彩的信任和感激。
今年年初,張朝彩來到周公村任“第一書記”,與其他兩名同志一起,承擔起幫扶周公村發展致富、改變落后面貌的重任。周公村位于聊城經濟開發區廣平鄉的東北部,位置偏遠,村民主要從事建筑、打零工,農業產業以小麥、玉米種植為主。長年以來該村無其他經濟來源,整體經濟落后,自來水未通,柏油路未鋪,沒有垃圾處理場所,各項事業亟待發展。
在全面了解基本情況后,張朝彩和他的工作組制定發展規劃,明確了“四個惠民工程”目標,即在三年時間內修一條環村公路、打一眼灌溉機井、建一處村級活動場所、找一個致富項目。同時,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基礎,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以加快脫貧步伐為目標,全力以赴改變周公村現狀,切實提升當地百姓生活質量。
他們積極努力爭取了專項資金,并組織村民自籌資金每戶150元,籌集了自來水安裝資金。目前,周公村戶戶用上了優質自來水,全體村民徹底告別了苦水時代。
隨后,張朝彩等人又一鼓作氣,克服困難爭取扶持資金,建成了設施齊全的文化大院,使之成為集文化娛樂、科技普及、信息服務和教育培訓的中心。同時,針對農村村容村貌較為落后的問題,張朝彩又倡導提議在村里建立了公共垃圾存放處,并逐漸引導群眾的衛生觀念,使該村成了遠近聞名的街道環境整治先進村。
“制約村民出行和致富發展的道路建設也有了著落!睆埑式榻B說,經過積極爭取周公村道路建設項目已經列入“農村村村通公路”建設規劃,計劃鋪設柏油路1300米,并已經上報省交通廳,不久即將批復鋪設。屆時,周公村村民將徹底告別行路難。
前不久,張朝彩組織21名群眾代表“走出去”,前往該區北城辦事處、許營鎮、于集鎮、沙鎮、堂邑等5個有特色的“農業結構調整示范點”取經,開拓致富思路。同時,圍繞村里現有蔬菜大棚現狀,分析教訓、總結經驗,明確了下步全村的發展思路。張朝彩說,“村民的期望就是最大的動力,我作為周公村的一員和第一書記,更是重任在肩,今后一定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以敬畏的心態,公平公正、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懷著真心、帶著真情,與農村群眾打成一片,用自身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轉載于大眾日報2012-11-7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