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av精品无码国模吧拉拉,沈阳45老熟女高潮叫声没谁了,中文字幕丰满乱码,门卫老头吮她的花蒂

首 頁 新聞中心 活動公告 人大代表 政協委員 勞動模范 先進工作者 優秀企業家 新農村帶頭人 行業精英 巾幗楷模 道德模范 歷史人物 記者聯盟
  
您目前的位置:歷史人物 >> 歷史人物之羊祜

歷史人物之羊祜

作者: | 來源:山東英模網 | 發布時間:2010-5-11



歷史人物之羊祜
    


  

     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今山東省新泰市羊流鎮)人。中國西晉初年名將。 
    

      個人資料


  容貌 身長七尺三寸,美須眉。 
  官至 征南大將軍 南城侯 
  家族資料 
  父親 羊衜 母親 蔡氏 
  配偶 夏侯氏(夏侯霸女) 
  兄弟姐妹 羊發 羊承 
  相關人物 陸抗 杜預 王濬 司馬炎

 
   人物傳記

 
  羊祜(221—278年),字叔子,青州泰山人[今山東新泰羊流],西晉著名的戰略家、軍事家和政治家。 羊祜出身于漢魏名門士族之家。從他起上溯九世,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仕二千石以上的官職,并且都以清廉有德著稱。羊祜祖父羊續漢末曾任南陽太守,父親羊衜為曹魏時期的上黨太守,母親蔡氏是漢代名儒、左中郎將蔡邕的女兒,姐姐嫁與司馬懿之子司馬師為妻。 羊祜十二歲喪父,孝行哀思超過常禮。奉事叔父羊耽也十分恭謹。他曾在汶水邊上游玩,遇見一位老人,說他“孺子有好相,年未六十,必建大功于天下”(《晉書·羊祜傳》)。老人說完就走了,不知所在。 羊祜長大后,博學多才、善于寫文、長于論辯而有盛名于世。而且儀度瀟灑,身長七尺三寸,須眉秀美。郡將夏侯威認為他不同常人,把兄長夏侯霸的女兒嫁給他。 羊祜被薦舉為上計吏,州官四次征辟他為從事、秀才,五府(古代五種官署的合稱,所指不一)也紛紛任命他。由于此時曹魏統治階級內部正進行著爭奪最高權力的斗爭,這一斗爭主要是在曹氏集團與司馬氏集團之間展開的,羊祜與斗爭的雙方都有姻親關系。處于夾縫中的羊祜不愿意卷入到旋渦之中,所以采取了回避態度,沒有同意。太原人郭奕見到他后說:“此今日之顏子也”(《晉書·羊祜傳》) 。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去世,繼位為帝的齊王曹芳只有八歲。大將軍曹爽與太尉司馬懿受遺命輔政,兩大集團的斗爭白熱化。正始初年,曹氏集團在斗爭中明顯地占據優勢。曹爽把司馬懿排擠到太傅的閑職之上,將統領禁軍、掌管樞要的權力皆掌握到自己的弟兄及心腹的手中,從而控制了政府的實權。司馬懿實行韜晦之計,假裝生病,暗中卻加緊布置,伺機反攻。羊祜雖然年輕,但很有政治頭腦。他判斷曹爽終將不是司馬懿的對手。后羊祜與王沈一起被曹爽征辟,王沈勸羊祜應命就職,羊祜就說:“委質事人,復何容易”(《晉書·羊祜傳》)。王沈便獨自應召。由于門第關系,盡管羊祜基本游離于兩大集團爭斗之外,但從思想感情上說來,他對司馬氏的一派顯得更為親近一些。 正始十年(249),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并誅殺曹爽,奪得軍政大權。政變之后,司馬懿大舉剪除曹氏集團,與曹爽有關的很多人遭到誅連。羊祜的岳父夏侯霸為逃避殺戮,投降了蜀國。王沈也因為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罷免,于是,對羊祜說:“常識卿前語 。”羊祜卻安慰他,說:“此非始慮所及”(《晉書·羊祜傳》)。他就是這樣,既有先見之明,又不肯顯示夸耀。在這場災難中,羊祜并未因岳父降蜀受罰,這大約得濟于他的親司馬氏的政治態度。 夏侯霸投降蜀國,其親屬怕受牽連,大都與其家斷絕了關系,只有羊祜,安慰其家屬,體恤其親人,親近恩禮,愈于常日。 不久,羊祜的母親和長兄羊發相繼去世。羊祜服喪守禮十多年,其間以道素自居,篤重樸實,一如儒者。 正元二年(255年),司馬師病逝,司馬昭執政,為大將軍。司馬昭任大將軍,征辟羊祜,羊祜沒有應命。于是,朝廷公車征拜羊祜為中書侍郎,不久升為給事中、黃門郎。 時魏帝魏帝高貴鄉公曹髦愛好文學,在位者希承上意,多獻詩賦,汝南人和迪因為違逆上意而遭貶斥。羊祜在朝廷,雖身處士大夫之間,但持身正直,從不親親疏疏,因此,有識之士,對他特別尊崇。 陳留王曹奐時期,羊祜被封為關內侯,食邑一百戶。因為羊祜心中對天子不以為然,所以不愿再做侍從之臣,請求出外。后來改為秘書監。曹魏末年已完全是司馬氏的一統天下,司馬懿父子兄弟相繼執政。他們先后廢殺兩位皇帝,又屢次誅殺大臣,改章變制,發號施令,成為沒有皇帝名號的實際統治者。這時,羊祜已加入司馬氏集團,并逐漸上升為該集團中的重要人物。司馬炎建五等爵制,羊祜以功被封為巨平子,食邑六百戶。當時,鐘會頗得天子寵愛,而又心性忌刻,羊祜怕他,敬而遠之。鐘會被誅之后,羊祜任相國從事中郎,與司馬炎的另一心腹荀勖共掌機密。晉代魏前夕,司馬炎調羊祜為中領軍,在皇宮當值,統領御林軍,兼管內外政事。 咸熙二年十二月(266年1月),司馬炎受禪稱帝,建立西晉王朝,史稱晉武帝。因為羊祜有扶立之功,被進號為中軍將軍,加散騎常侍,進爵為郡公,食邑三千戶。羊祜怕引起賈充等權臣的妒嫉,固讓封公,只受侯爵,于是,由本爵鉅平子進封為侯,設置郎中令,備設九官之職,并授給他的夫人印綬。 泰始初年,晉武帝下詔:“夫總齊機衡,允厘六職,朝政之本也。祜執德清劭,忠亮純茂,經緯文武,謇謇正直,雖處腹心之任,而不總樞機之重,非垂拱無為委任責成之意也。其以祜為尚書右仆射、衛將軍,給本營兵”(《晉書·羊祜傳》)。當時,王佑、賈充、裴秀等人均為前朝名高望重之臣,羊祜對他們心存謙讓。 晉武帝稱帝后,素有吞吳之志。便積極籌劃消滅孫吳政權的戰爭,以實現統一全國的大業。泰始五年(269年),司馬炎除任命大將軍衛瓘、司馬伷分鎮臨淄、下邳,加強對孫吳的軍事布置以外,又特地調任羊祜為荊州諸軍都督,假節,并保留他散騎常侍、衛將軍原官不變。 當時,西晉和孫吳各有一個荊州,形成南北對峙局面。西晉的荊州包括今天的陜西、河南的一小部分和湖北北部地區。吳國的荊州則有今天的湖北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區。晉吳間的邊界線以荊州為最長,所以這里是滅吳戰爭的關鍵地區。 羊祜到任后,發現荊州的形勢并不穩固。不但百姓的生活不夠安定,就連戍兵的軍糧也不充足。于是,羊祜首先把精力放在開發荊州方面。羊祜大量開辦學校,興辦教育,安撫百姓,懷來遠人。并與吳國人開誠相待,凡投降之人,去留可由自己決定。還禁止拆毀舊官署。當時風俗,官長如果死在官署之中,后繼者便說居地不吉,往往拆毀舊府,另行修建。羊祜認為,死生有命,不在居室,命令下屬,一律禁止。最主要的是設計使吳國撤掉了對襄陽威脅最大的石城駐軍,吳國石城駐軍離襄陽七百多里,常常侵擾邊境。羊祜深以為患,于是巧用計謀,使吳國撤銷了守備。然后羊祜他把軍隊分作兩半,一半執行巡邏戍守的軍事任務,一半墾田。當年,全軍共墾田八百余頃。羊祜剛來時,軍隊連一百天的糧食都沒有,到后來,糧食積蓄可用十年。 羊祜的這些措施迅速地安定了荊州的社會秩序,增強了軍隊的戰斗力。晉武帝為表彰他的功績,下令取消江北所有的都督建置,授予羊祜南中郎將的職務,負責指揮漢東江夏地區的全部軍隊。 羊祜在軍中,常穿著輕暖的皮裘,系著寬緩的衣帶,不穿鎧甲。鈴閣之下,應命侍衛的士卒也不過十幾個人。并且,喜歡打獵釣魚,常常因此荒廢公務。有一天夜晚,他想出營,軍司馬徐胤手持柴戟擋住營門說:“將軍都督萬里,安可輕脫 !將軍之安危,亦國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門乃開耳”(《晉書·羊祜傳》)。羊祜正色改容,連連道歉,從此很少外出。 不久,羊祜又被加封為車騎將軍,并受到開府如三司之儀的特殊待遇。羊祜上表固辭:“臣伏聞恩詔,拔臣使同臺司。臣自出身以來,適十數年,受任外內,每極顯重之任。常以智力不可頓進,恩寵不可久謬,夙夜戰悚,以榮為憂。臣聞古人之言,德未為人所服而受高爵,則使才臣不進;功未為人所歸而荷厚祿,則使勞臣不勸。今臣身托外戚,事連運會,誡在過寵,不患見遺。而猥降發中之詔,加非次之榮。臣有何功可以堪之,何心可以安之。身辱高位,傾覆尋至,愿守先人弊廬,豈可得哉!違命誠忤天威,曲從即復若此。蓋聞古人申于見知,大臣之節,不可則止。臣雖小人,敢緣所蒙,念存斯義。今天下自服化以來,方漸八年,雖側席求賢,不遺幽賤,然臣不爾推有德,達有功,使圣聽知勝臣者多,未達者不少。假令有遺德于版筑之下,有隱才于屠釣之間,而朝議用臣不以為非,臣處之不以為愧,所失豈不大哉!臣忝竊雖久,未若今日兼文武之極寵,等宰輔之高位也。且臣雖所見者狹,據今光祿大夫李憙執節高亮,在公正色;光祿大夫魯芝潔身寡欲,和而不同;光祿大夫李胤清亮簡素,立身在朝,皆服事華發,以禮終始。雖歷位外內之寵,不異寒賤之家,而猶未蒙此選,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少益日月!是以誓心守節,無茍進之志。今道路行通,方隅多事,乞留前恩,使臣得速還屯。不爾留連,必于外虞有闕。匹夫之志,有不可奪”(《晉書·羊祜傳》)。但朝廷未同意他的辭讓。這一年,羊祜四十九歲。 泰始六年(270年),吳國在荊州的都督換上著名的軍事家陸抗。陸抗到荊州后,注意到西晉的動向,立即上疏給吳主孫皓。陸抗對荊州的形勢表示憂慮,提醒孫皓不要盲目迷信長江天塹,應該認真備戰。他把自己的想法歸納為十七條建議,請求實行。陸抗的到來,引起羊祜的警惕和不安。因此,他一面加緊在荊州進行軍事布置;一面向晉武帝密呈奏表。密表建議,伐吳戰爭必須利用長江上游的便利條件,在益州(今四川地區)大辦水軍。 泰始八年(272年)八月,吳主孫皓解除西陵(今湖北宜昌)督步闡的職務。步闡因害怕被殺,拒絕返回建鄴,當年九月,獻城降晉。陸抗聞訊,立即派兵圍攻西陵(參見西陵之戰)。晉武帝命令羊祜和巴西監軍徐胤各率軍分別攻打江陵(今湖北江陵)和建平(今四川巫縣),從東西兩面分散陸抗的兵力,以實現由荊州刺史楊肇直接去西陵救援步闡的計劃。但陸抗破壞了江陵以北的道路,5萬晉軍糧秣的運輸發生困難,再加上江陵城防堅固,不易攻打,羊祜頓兵于城下,不能前進。楊肇兵少糧懸,被陸抗擊敗,步闡城陷族誅。有司上奏說:“祜所統八萬余人,賊眾不過三萬。祜頓兵江陵,使賊備得設。乃遣楊肇偏軍入險,兵少糧懸,軍人挫衄。背違詔命,無大臣節。可免官,以侯就第”(《晉書·羊祜傳》)。結果,羊祜因此被貶為平南將軍,楊肇則被貶為平民。 西陵救援失利后,羊祜總結教訓認識到:吳國的國勢雖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實力,特別是荊州尚有陸抗這樣的優秀將領主持軍事,平吳戰爭不宜操之過急。于是,他采取軍事蠶食和提倡信義的兩面策略,以積蓄實力,瓦解對方,尋找滅吳的合適時機。鑒于歷史上孟獻子經營武牢而鄭人畏懼,晏弱筑城東陽而萊子降服的經驗,羊祜揮兵挺進,占據了荊州以東的戰略要地,先后建立五座城池。并以此為依托,占據肥沃土地,奪取吳人資財。于是,石城以西均晉國占有,吳人來降者源源不絕。 羊祜于是實施懷柔、攻心之計。在荊州邊界,羊祜對吳國的百姓與軍隊講究信義,每次和吳人交戰,羊祜都預先與對方商定交戰的時間,從不搞突然襲擊。對于主張偷襲的部將,羊祜用酒將他們灌醉,不許他們再說。有部下在邊界抓到吳軍兩位將領的孩子。羊祜知道后,馬上命令將孩子送回。后來,吳將夏詳、邵頡等前來歸降,那兩位少年的父親也率其部屬一起來降。吳將陳尚、潘景進犯,羊祜將二人追殺,然后,嘉賞他們死節而厚禮殯殮。兩家子弟前來迎喪,羊祜以禮送還。吳將鄧香進犯夏口,羊祜懸賞將他活捉,抓來后,又把他放回。鄧香感恩,率其部屬歸降。羊祜的部隊行軍路過吳國邊境,收割田里稻谷以充軍糧,但每次都要根據收割數量用絹償還。打獵的時候,羊祜約束部下,不許超越邊界線。如有禽獸先被吳國人所傷而后被晉兵獲得,他都送還對方。羊祜這些作法,使吳人心悅誠服,十分尊重他,不稱呼他的名字,只稱“羊公”。 對于羊祜的這些作法,陸抗心中很清楚,所以常告誡將士們說:“彼專為德,我專為暴,是不戰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無求細利”(《晉書·羊祜傳》)。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晉吳兩國的荊州邊線處于和平狀態。 羊祜與陸抗對壘,雙方常有使者往還。陸抗稱贊羊祜的德行度量,“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也”(《晉書·羊祜傳》)。一次陸抗生病,向羊祜求藥,羊祜馬上派人把藥送過來,并說:“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藥,還未服,聽說您病了,就先送給您吃。”吳將怕其中有詐,勸陸抗勿服,陸抗不疑,并說:“羊祜豈鴆人者”(《晉書·羊祜傳》)!仰而服下。當時人都說,這可能是春秋時華元、子反重見了。 吳主孫皓聽到陸抗在邊境的做法,很不理解;就派人斥責他。陸抗回答:“一邑一鄉,不可以無信義,況大國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無傷也”(《晉書·羊祜傳》)。孫皓無言以對。 羊祜在邊境,德名素著,可在朝中,卻每遭詆毀。他正直忠貞,嫉惡如仇,毫無私念,因而頗受荀勖、馮紞等人忌恨。王衍是他的堂甥,曾來見他陳說事情,言辭華麗,雄辯滔滔。羊祜很不以為然,王衍拂衣而去。羊祜對賓客說:“王夷甫方以盛名處大位,然敗俗傷化,必此人也”(《晉書·羊祜傳》)。西陵之戰,羊祜曾要按軍法處斬王戎。所以,王戎、王衍都怨恨他,言談中常常攻擊他。當時人說:“二王當國,羊公無德”(《晉書·羊祜傳》)。 咸寧二年(276年)十月,晉武帝改封羊祜為征南大將軍,恢復其貶降前的一切職權,開府儀同三司,可以自行辟召僚佐。當初羊祜便認為,要想伐吳,必須憑借長江上游的有利地勢。當時吳國有童謠:“阿童復阿童,銜刀浮渡江,不畏岸上獸,但畏水中龍”(《晉書·羊祜傳》)。羊祜聽后,說:“此必水軍有功,但當思應其名者耳”(《晉書·羊祜傳》)。正逢益州刺史王濬被征召任大司農。羊祜發現王濬的才能可當重任,而王濬的小字又是“阿童”,正應了童謠之言。而當時在西晉朝廷內部,王濬是個有爭議的人物。羊祜極力肯定王濬的軍事才能,主張濟其所欲,充分發揮他的才能。 

 
  
西晉名臣羊祜


  羊祜(221—278),字淑子,西晉大臣,泰山南城人(祖籍新泰羊流)。世代為官,祖父羊續東漢時任南陽太守,父羊曾任上黨太守,有異母兄羊發,同母兄羊承和姐姐羊徽瑜,羊承早喪,羊徽瑜被司馬師納之,封為后(景獻皇后)。

 
  羊祜早年喪父,青年時博學多才,能文著稱,身材魁梧,眉目清秀。曹魏末年,被文帝召見并封為大將軍,另被拜為中部侍郎,后曾任關中侯、秘書監、相國從事中郎,中領軍悉統宿衛等職,參與司馬昭機密。

 
  晉武帝司馬炎代魏后,因羊祜輔佐有功,被授為中軍將軍、加散騎常侍。泰始五年(公元269年),晉武帝與他策劃滅吳,以尚書左仆射都督荊州諸軍事,坐鎮襄陽。在真十年,廣泛開設鄉村學校,治理地方秩序,并開屯田,儲軍糧,為滅吳作了充分準備。


  他針對當時“軍無百日之糧”的窘況,號召士兵屯田開荒八百余畝,幾年之內積存了供十年用的軍糧,既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又充實了軍用物資。他開設學館,重視教化,關心民眾,“甚得江漢民眾之心”。他常身著便服,帶少數隨從,了解下情,與士兵共甘苦,深得士兵愛戴。羊祜對東吳官吏實行安撫政策,對來降吳人予以獎勵,并來去自便。有一次,部下抓了兩個牧童作為俘虜獻上來,羊祜了解情況后,派專人把兩個牧童送到吳地父母處,牧童全家感激涕零,到處稱頌羊祜恩德。在兩軍交戰中,吳將鄧香侵犯夏口,被活捉,羊祜開導一番后就把他放了回去,不久,鄧香率部來降,吳將陳尚、韓景較頑固,屢犯邊境,羊祜令部下追斬之,然后又厚禮殯葬,陳、韓子弟來迎喪,羊祜以禮相待。為此,羊祜德聲大振,吳國官兵為之悅服,就連與羊祜在邊境對峙的吳國將帥陸抗也說:“祜之德量,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也。”后來與陸抗互通使節,各保分界,于是邊界進一步得到安寧。


  到了咸寧二年(276年),伐吳條件已具備,而且吳將陸抗已病逝,羊祜上述說:“吳主荒淫無道,又非常殘暴,已失去民心,趁此攻打吳國,吳縱有長江作天險也無濟于事,滅吳統一就在眼前了。”但因秦、涼二州的少數民族叛亂,把此事耽擱了,評定叛亂再上疏伐吳時,因朝中多數權臣的反對,又不能實現。羊祜長嘆說:“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當斷不斷,天與不取,豈非更事者恨于后時哉!”


  其后,晉武帝因羊祜功大,以泰山郡南武陽、牟、南城、梁父、平陽五縣為南城郡,封羊祜為南城侯。南城郡郡治南城(今山東費縣),這便是一些人誤認羊祜為費縣人的原因。南城侯設置相,與郡公等同,官高爵顯,但羊祜固辭不受。史稱:“祜每被登進,常守沖退,至心素著,故特見申于公列之外。是以名德遠播,朝野縣瞻,縉紳僉議,當居臺輔。”而晉武帝“方有兼并之志,使祜以東南之任”,也就答應了羊祜的請求。二年后羊祜病倒,回到洛陽,仍向晉武帝面陳滅吳之計,武帝怕他勞累,讓他坐車上殿,并免去朝見之禮,羊祜重申了伐吳謀劃,他說:“今主上有禪讓之美,而功德未著,吳人虐政已甚,可不戰而克……如舍之,若孫皓不幸而沒,吳人更立令主,雖百萬之眾,長江未可越也!”晉武帝聽了很是高興,并令羊祜帶病領兵出征,羊祜奏稱:“取吳不必臣自行,但既平之后,當勞圣慮耳。”公元278年,患病加重,他推薦很有軍事才干的杜預接替自己,不久過世。武帝聽到這一噩耗,“素服哭之,甚哀。是日大寒,帝涕淚沾須鬢,皆為冰焉。”消息傳到荊州一帶,“莫不號慟、罷市、巷哭者聲相接。”“吳守邊將士亦為之泣。”(《資治通鑒·晉紀》)

 
  羊祜臨終前,對子女所囑二件事:一囑咐親人不得將它的官印入柩;二不得修陵寢,只求和他的父母葬在一起。羊祜死后,堂弟羊琇按其意愿要葬于故里祖墓之側。晉武帝念其功高,且賜給離城十里外近陵葬地一頃,追贈侍中、太傅。因此,羊祜歸葬新泰故里的遺愿沒有實現。

 
  羊祜死后二年,杜預按羊祜生前的軍事部署一舉滅吳,完成了祖國統一大業,當滿朝文武歡聚慶賀的時候,武帝手舉酒杯,流著眼淚說:“此羊太傅之功也!”。唐朝著名詩人孟浩然在《與諸子登峴山》詩中,對這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進行了熱情贊頌: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巾。

 
  毛澤東在晚年也曾多次調閱《晉書·羊祜傳》,并在書封寫下題記,對羊祜也有過高度的評價(《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頁165),顯示了這位中國一代偉人對羊祜的關注。

 
  羊祜一生雖身居高位,但立身清儉,他的不朽業績和高尚的品格將永遠受到世人傳頌。

 
  《晉書·羊祜傳》

 
  原文: 
  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聞。(晉武)帝有滅吳之志,以祜為都督荊州諸軍事。祜率營兵出鎮南夏,開設庠序,綏懷遠近,甚得江漢之心。與吳人開布大信,降者欲去者皆聽之。吳石城守去襄陽七百余里,每為邊害,祜患之,竟以詭計令吳罷守。于是戍邏減半,分以墾田八百余頃,大獲其利。祜之始至也,軍無百日之糧,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積。

  祜以孟獻營武牢而鄭人懼,晏弱城東陽而萊子服,乃進據險要,開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奪吳人之資,石城以西,盡為晉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絕,乃增修德信,以柔懷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與吳人交兵,克日方戰,不為掩襲之計。人有略吳二兒為俘者,祜遣送還其家。吳將陳尚、潘景來寇,祜追斬之,美其死節而厚加殯斂。景尚子弟迎喪,祜以禮遣還。祜出軍行吳境,刈谷為糧,皆計所侵,送絹償之。每會眾江沔游獵,常止晉地。若禽獸先為吳人所傷而為晉兵所得者,皆封還之。于是吳人翕然悅服,稱為羊公,不之名也。

  祜與陸抗相對,使命交通,抗稱祜之德量,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也。抗嘗病,祜饋之藥,抗服之無疑心。人多諫抗,抗曰:“羊祜豈鴆人者!”時談以為華元、子反復見于今日。抗每告其戍曰:“彼專為德,我專為暴,是不戰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無求細利。”孫皓聞二境交和,以詰抗。抗曰:“一邑一鄉,不可以無信義,況大國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無傷也。”

 
  祜寢疾,求入朝。及侍坐,面陳伐吳之計。疾漸篤,乃舉杜預自代。祜卒二年而吳平,群臣上壽,帝執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
 


  [附譯文] 

 
  羊祜,是泰山南城人。祖輩世代做二千石一級的官,都以清廉有德操而聞名。晉武帝有滅吳的打算,任命羊祜為都督荊州諸軍事。羊祜率軍鎮守荊州,開辦學校,安撫教化遠近的百姓,深得江漢一帶百姓的愛戴。與吳人開誠布公,互相信任,投降的人想離開的,都聽任各自的心愿。東吳石頭城的守軍距襄陽地界七百余里,常騷擾邊地,羊祜認為是一大邊患,最終用巧妙的計策使吳國撤去守軍。于是晉國戍邊巡邏的士兵減少了一半,所減士兵用來墾荒八百余頃,大獲其利。羊祜剛到荊州時,軍中沒有百日的存糧,到了他鎮守荊州的后期,有可供十年的糧草的積蓄。 

 
  羊祜鑒于春秋時魯國的孟獻子在武牢筑城而鄭國懼怕,齊國的晏弱在東陽筑城而萊子畏服,就占據險要地勢,筑五座城池,控制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奪取了吳國人大量的資源,吳國石頭城以西,都成為了晉國的地方。從此吳國人前后來歸降的人絡繹不絕,羊祜于是就修德講信,來安撫初降的吳人,有吞并東吳的慷慨大志。每次和吳國人交戰,總是先約定日期,不搞突然襲擊。有人俘虜了吳國人的兩個小孩,羊祜便把他們遣送回家。吳國將軍陳尚、潘景來侵犯邊境,羊祜派兵追擊并殺了他們。羊祜很贊賞他們為國而死的氣節,就用隆重的禮節安排他們的喪事。潘景、陳尚的家人迎喪時,羊祜以禮發送。羊祜行軍每到吳國境內,在田里割谷作軍糧,都要算出所割谷子的價值,送一些絹來補償人家。每次在江漢一帶會眾打獵,總是限在晉國范圍(不進吳國境內)。打獵時如有被吳人射傷的禽獸卻又被晉兵得到了的,都原樣送還吳人。于是吳國人都心悅誠服,稱羊祜為羊公,不呼其名。
  羊祜曾經何陸抗兩軍對峙,使者互通往來,陸抗稱贊羊祜的德行氣量,即使是樂毅和諸葛亮也不能超過。陸抗曾經生病,羊祜贈送他藥,陸抗服藥沒有疑心。別人大多勸諫陸抗,陸抗說:“羊祜豈能是毒害別人的人?”當時談論的人認為是華元和子反又出現了。陸抗常常告誡他的士卒說:“他一味推行仁德,我一味推行暴政,這樣沒有交戰我們已經屈服了,應該各自保住界限,不要去追求小的利益。”孫皓聽說邊境上講和,就責問陸抗,陸抗回答說:“一個鄉里,不能夠沒有信義,更何況是大國呢?我不這樣,正是彰顯德行,對于羊祜沒有什么傷害。” 

 
  羊祜病重臥床,請求進京。等到陪皇上坐談時,當面陳奏伐吳的計謀。病情漸漸加重,就舉薦杜預來代替自己。羊祜死后二年,吳國被平定,群臣向武帝稱賀,武帝端著酒杯流淚說:“這都是羊太傅的功勞啊!”


   簡明歷史傳記


  羊祜乃西晉開國元勛,博學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為妻。曾拒絕曹爽和司馬昭的多次征辟,后為朝廷公車征拜。司馬昭建五等爵制時以功封為鉅平子,與荀勖一起共掌機密。晉代魏后司馬炎有吞吳之心,乃命羊祜坐鎮襄陽都督荊州諸軍事。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興學,以德懷柔,深得軍民之心;一方面又繕甲訓卒,廣為戎備,做好了伐吳的軍事和物質準備,并在吳將陸抗去世后上表奏請伐吳,卻遭到了眾大臣的反對。咸寧四年,羊祜抱病回洛陽,同年十一月病故,并在臨終前舉薦杜預自代。

 
      簡明演義傳記

 
  吳烏程侯孫皓即位后暴虐無道,更聽信妖言不自量力地令陸抗部兵屯江口,以圖襄陽。晉武帝司馬炎即降詔宣諭羊祜整點軍馬,預備迎敵。在之后的兩軍對壘時期,羊祜屯田積糧,懷柔招徠,深得東吳軍民之心,并同陸抗互通使節,發展私交,兩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孫皓知陸抗據兵不進,遂罷其兵權。此時羊祜見吳有可乘之機,乃作表遣人往洛陽請伐吳,卻遭到賈充、荀勖、馮紞三人的強烈反對,晉主于是沒有聽從羊祜的建議。咸寧四年十一月抱憾而終。

 
      歷史年表


  羊祜出身于漢魏時期的名門士族之家,祖父羊續漢末曾任南陽太守,父親羊衜則在曹魏時期出任上黨太守,母親乃漢末名儒蔡邕之女,姐姐羊徽瑜更是司馬師續弦之妻,史稱“景獻皇后”。


  羊祜雖然年十二喪父,卻在能言之年就開始被父親教之以典范的文章,到了九歲,羊衜又向他傳授《詩》、《書》,在嚴格的家學教育下,終使羊祜克紹箕裘,成為一代賢才。


  [245年前后]:

 
  此時曹爽當權,羊祜和王沈一起被爽征辟。沈勸羊祜應命就職,祜曰:“委質事人,復何容易。”于是沒有出仕。


  其實之前羊祜已被多次征召,由于當時明爭暗斗的曹氏(羊祜娶夏侯霸之女)和司馬氏(羊徽瑜嫁于司馬師為妻)都同羊祜有姻親關系,被他一一拒絕,這可能是他選擇回避的主要原因。


  [249年]:

 
  曹爽死后,多人受到株連,當時應命就職的王沈也被免職。此時王沈服祜之遠見,羊祜還是謙虛地回答:“此非始慮所及。”


  這時羊祜的岳父夏侯霸怕遭受株連降蜀,其親屬大都斷絕了和夏侯家的關系,只有羊祜對其家屬安慰體恤更勝于平日。


  [255年]:


  司馬昭任大將軍,對羊祜再次征辟,還是沒有應命。同年被公車征拜為中書侍郎,不久就升任給事中、黃門郎。


  [260年]:


  陳留王曹奐即位,賜爵關內侯,食邑百戶。改任秘書監。

 
  [264年]:


  司馬昭奏請建立五等爵制,羊祜以功封鉅平子,食邑六百戶。


  同年拜相國從事中郎,與荀勖一起共掌司馬炎的機密。又遷中領軍,統領御林軍,兼管內外政事。


  [266年]:

 
  司馬炎受禪代魏后,羊祜有扶立之功,進號中軍將軍,加散騎常侍,改封郡公,食邑三千戶。祜固讓封公,于是由本爵鉅平子進封為侯,設置郎中令,備設九官之職,并授予夫人印綬。

 
  羊祜勸晉武帝司馬炎守三年之喪,素服三年。泰始初年又升任尚書右仆射,衛將軍。

 
  [268年]:


  大司馬石苞被誣謀反,羊祜擔保石苞不會叛變,恰胡奮上書吳欲入侵,石苞修守備而無表,其子不應召,使司馬炎誤認石苞謀反。


  [269年]:

 
  晉武帝有吞吳之志,以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假節,并保留散騎常侍、衛將軍不變,出鎮襄陽。


  羊祜到任后,著力經略荊州,休養生息,屯田興學,懷柔招徠,安撫百姓,深得軍民之心。在軍事上用奇計使吳國撤掉了對襄陽威脅最大的石城(今鐘祥縣治)駐軍,有力地控制了東吳夏郡(今鄂州)在漢水東、長江北的大片土地。晉武帝下詔撤銷江北都督,拜羊祜為南中郎將,并把原屬部隊劃歸為祜統帥,使其兵力擴大到八萬多人。羊祜抽調其中的四萬人墾田八百余頃,改變了初到荊州無百日之糧的窘境,到后來使八萬荊州士兵積有十年余糧。


  不久加封車騎將軍,開府如三司之儀,羊祜上表堅決推辭,但沒有得到允許。

 
  [270年]:


  吳拜陸抗都督荊州諸軍事,引起羊祜的高度警惕。羊祜開始加緊在荊州的戎備。


  [272年]:


  冬,吳西陵督步闡舉城降晉,陸抗聞訊立即派兵圍攻西陵(今湖北宜昌東南,西陵峽口)。晉武帝命羊祜和巴東監軍徐胤分別率軍攻打江陵(今湖北江陵)和建平(今四川巫縣),從東西兩面分散陸抗的兵力,以實現由荊州刺史楊肇直接去西陵援救步闡的計劃。但陸抗破壞了江陵以北的道路,羊祜五萬大軍的糧秣運輸發生困難,加之江陵城防堅固,守將張咸按陸抗的命令固守城池,又有公安督孫遵在南岸抵御進攻,羊祜頓兵城下,不能前進。楊肇兵少糧懸,被陸抗擊敗,步闡城陷族誅。此戰之后,羊祜被奏貶為平南將軍。

 
  羊祜在邊境,得名素著,在朝中卻每遭低回。他正直忠貞,嫉惡如仇,毫無私念,因而頗受荀勖、馮紞等人的忌恨。王衍是羊祜的堂甥,曾來陳說事情,言辭華麗,雄辯滔滔。羊祜很不以為然,王衍拂衣而去。西陵之戰,羊祜曾要按軍法處斬王戎。所以,王戎和王衍都怨恨他,言談中常攻擊羊祜。時人有言:“二王當國,羊公無德。”


  [276年]:

 
  冬十月,晉武帝改封羊祜為征南大將軍,恢復其貶降前的一切職權。

 
  在此之前羊祜曾密表司馬炎,極力肯定益州刺史王濬的軍事才能,使晉武帝留任王濬監益州諸軍事,加龍驤將軍,并秘密命他修造戰船,為順流伐吳作準備。

 
  羊祜本人也命令部將繕甲訓卒,廣為戎備。經過七年的練兵和各項物質準備,荊州邊界的晉軍實力遠遠超過了吳軍,而兩年前吳軍主帥陸抗病死,吳國境內又因為吳主孫皓的高壓統治使各種矛盾日益激化。這表明晉滅吳的條件和時機已經成熟。


  羊祜不失時機的上疏請求伐吳,此疏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請伐吳疏》。奏疏得到了司馬炎的肯定,卻遭到了朝內其他大臣的反對,權臣賈充、荀勖、馮紞等人的態度尤為激烈。他們提出西北地區的鮮卑未定,不應該兩線作戰。只有度支尚書杜預、中書令張華等少數人贊同。

 
  恰逢晉軍在秦、涼屢有敗績,羊祜遂再次上表:“吳平則胡自定,但當速濟大功耳。”但還是遭到大部分人的反對,祜嘆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天與不取,豈非更事者恨于后時哉!”


  [277年]:


  晉武帝下詔封羊祜為南城侯,設置相的官職,與郡公同級。羊祜堅辭不受,帝許之。


  羊祜每逢晉升,都十分誠懇的退讓,因此名德遠播,朝野尊仰,都以為它應該居于宰輔之位。晉武帝當時正有兼并之志,要依仗羊祜來主持東南的局面,所以擱置了請他入相之議。

 
  冬十二月,吳夏口都督孫慎侵入西晉邊界,掠走弋陽、江夏等地上千家人口。羊祜沒有派兵進行追擊。事后,晉武帝派人追查原因,并打算移徙荊州的治所。祜曰:“江夏去襄陽八百里,比知賊問,賊去亦已經日矣。步軍方往,安能救之哉!勞師以免責,恐非事宜也。昔魏武帝置都督,類皆與州相近,以兵勢好合惡離。疆埸之間,一彼一此,慎守而已,古之善教也。若輒徙州,賊出無常,亦未知州之所宜據也。”使者不能詰。


  [278年]:


  八月,羊祜染病,請求入朝。返回洛陽正逢景獻皇后羊徽瑜去世,羊祜十分悲痛,病情更加嚴重。晉武帝下詔,命他抱病入見,并讓他乘坐輦車上殿,不必跪拜,備受優禮。羊祜則再一次向司馬炎陳述了伐吳的主張。

 
  后來羊祜病重不能入朝,晉武帝專門派中書令張華前去咨詢方略,并要求羊祜帶病伐吳,羊祜婉言拒絕。

 
  十一月羊祜病逝,享年五十八歲,并在臨終前舉薦杜預自代。

 
  羊祜死后,舉天皆哀。晉武帝親著喪服痛哭,時值寒冬,武帝的淚水流到鬢須上都結成了冰。

 
  荊州百姓在集市之日聞之羊祜的死訊,罷市痛哭,街巷悲聲相屬,連綿不斷;吳國守邊將士也為之落淚。可惜羊祜無子,以兄發子篇奉祜嗣。

 
  羊祜的仁德流芳后世。襄陽的百姓為紀念他特地在羊祜生前喜歡游憩的峴山上刻下石碑,建立廟宇,按時祭祀。由于人們一看見石碑就會忍不住傷心落淚,杜預因此稱之為“墮淚碑”。


  荊州人為了避羊祜的名諱,把房屋的“戶”都改叫為“門” ,另把戶曹也改為辭曹。


  羊祜生前有很多著述,有名的有《晉書·羊祜傳》記載的《老子傳》和《請伐吳疏》,另外他還受命修撰《晉禮》、《晉律》,對晉朝典制創立多有貢獻。


  晉滅吳的戰爭結束了漢末以來長期的分裂割據狀態,使中國重歸一統。羊祜雖然沒有親自參加這次戰爭,但他為規劃、準備這場戰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歷史評價


  泰始之際,人祇呈貺,羊公起平吳之策,其見天地之心焉。昔齊有黔夫,燕人祭北門之鬼;趙有李牧,秦王罷東并之勢。桑枝不競,瓜潤空慚。垂大信于南服,傾吳人于漢渚,江衢如砥,襁袂同歸。而在乎成功弗居,幅巾窮巷,落落焉其有風飚者也。《晉書·羊祜傳》


  漢池西險,吳江左回。羊公恩信,百萬歸來。《晉書·羊祜傳》


  抗與羊祜推僑、札之好。抗嘗遺祜酒,祜飲之不疑。抗有疾,祜饋之藥,抗亦推心服之。于時以為華元、子反復見於今。《晉陽秋》


  “不見襄陽登覽,磨滅游人無數,遺恨黯難收。叔子獨千載,名與漢江流。”陸游《水調歌頭·多景樓》。


責任編輯:山東英模網
熱點排行  
·特約記者名單
·一個現代企業家和他的哲學情懷
·關于隆重推介“新世紀十年
·李鳳德:新農村建設路上的領頭雁
·姜文祥:力促正和集團“三級跳”
·張善久:龍躍碧潭 氣振高崗
·濟寧駐地市區勞模受益“愛心體檢
·奮進的腳步 輝煌的成就
·第三屆全省職工最滿意的醫保定點
·幽谷蘭馨王者氣
·金沂蒙董事長張立省被評為山東省
·王啟成:國家應加大對革命老區的
·關于編輯出版《富民強省R
·山東歷史人物之王猛
最新更新  
·張在軍:方圓清風楷模
·歷史人物之羊祜
·歷史人物之舜帝
·歷史人物之辛棄疾
·歷史人物之晏嬰
·歷史人物之孟子
·歷史人物之孔子
·歷史人物之諸葛亮
·第三屆全省職工最滿意的醫保定點
·創新化管理締結經典發展之路
·趙文林:引領振興泰開電氣行程
·山東歷史人物之王猛
·愛灑深山寫春秋
·守護生命好天使
Copyright 2010-2020 SDy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辦:山東英模網絡編輯部 技術支持:中國環保聯盟
山東英模網 版權所有 魯ICP備08018123號
Email:sdgrbczh@163.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班玛县| 余姚市| 六枝特区| 华阴市| 乐昌市| 陵川县| 肃宁县| 泌阳县| 惠水县| 波密县| 富蕴县| 镶黄旗| 靖江市| 磐石市| 依安县| 贵阳市| 禄丰县| 石门县| 二连浩特市| 姚安县| 台湾省| 嘉荫县| 怀安县| 浪卡子县| 丹东市| 泰顺县| 旅游| 锡林郭勒盟| 措美县| 华安县| 射阳县| 南康市| 永登县| 漳州市| 荃湾区| 宜城市| 兴和县| 三台县| 杭州市| 凌云县| 新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