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珉,51歲,大學文化,中共黨員,高級政工師、高級經濟師,青島海信集團總裁。她通過對子公司經營過程的動態監督管理,改革創新體系,提高了海信集團的經營質量。通過打造“三園一廈”大工業格局,使海信步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2001年,海信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61億元,利潤2·99億元,名列中國電子百強企業第八位。她被評為青島市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青島市優秀黨務工作者、青島市拔尖人才、青島市勞動模范、青島市“三八”紅旗手、島城巾幗十杰、青島市優秀企業家、獲山東省“富民興魯”獎章、中國女企業家協會“杰出創業女性”等榮譽稱號。
于淑珉1997年加盟海信至今,歷任海信集團公司副總裁、黨委副書記、海信電器股份公司總經理、董事長、海信集團公司執行總裁、總裁。海信也在此期間步入一個快速增長的飛躍期:銷售收入由1999年的106億元躍升到2008年的489億元,年利稅平均增長幅度達到27%。目前,海信是國內唯一一家在上海、深圳、香港三地擁有兩家上市公司的電子信息產業集團。2006年、2007年,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一屆和第二屆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排名中,海信連續名列第一。2008年,海信被國資委、中宣部推舉為全國十大國企典型。
多年來,于淑珉執著于技術,抓住每一次技術升級的契機,實現了一些熱點技術領域方面的重點突破。目前,海信在數字多媒體、新型顯示技術、變頻家電、3G手機、智能交通、光通信等領域都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了巨大突破。2005年6月,海信研發出了中國第一款高清數字視頻處理芯片——信芯,由此使中國彩電業擺脫年產7000萬彩電而沒有中國芯片的境地,同時也對國際芯片市場帶來很大沖擊,迫其降價近40%,使整個中國彩電業受益;2007年9月,海信又建成了國內首條液晶模組生產線,現在二期工程已經完成,實現了年產150萬片的產能,計劃三期工程建成后將達到年產300萬片的產能,使海信在這一領域掌握了主動權;海信堅持家電變頻技術的不斷完善和自主研發,突破了日本企業對矢量變頻技術的8年封鎖,并12年占據中國變頻空調市場50%以上的份額;在3G領域,海信成為中國移動首次TD-CDMA終端采購中標產品,并在奧運期間發放給志愿者使用;海信的智能交通產業打破國外知名公司高價壟斷市場的局面,產品在北京800個重要交通路口安裝使用,其中包括“鳥巢”周邊的200多個交通道口,去年實現簽單額3個多億,同比增長60%;近三年來,海信的光通信模塊產品一直在北美市場主要供應商中占據90%以上的份額,并成為著名通訊商阿爾卡特的獨家供應商。
抓技術開發的同時,于淑珉完成了對海信產銷結構的整體規劃和部署。2003年,海信成功實現產銷分離,對國內外市場進行營銷整合,成為同行業營銷整合成功的唯一案例;截至2008年海信自主品牌海外增長迅猛,在多個區域建立品牌基地,2008年海信冠名了澳洲墨爾本澳網賽事體育館,海信品牌占比也從2007年的27%提高到70%。在管理上,于淑珉更是帶領海信集團全體員工開展起自上而下的全員經營革新管理,推行TPI、TPM的經營革新理念,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在于淑珉同志的帶領下,海信在用高技術、高質量的產品回報中國廣大消費者的同時,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海信積極支持教育事業,資助了23所希望小學,成立了青島市專項教育基金,2000年,拿出1000萬元支持“西部兒童基礎教育、環保教育工程”,2008年拿出600萬元,支持汶川災區學校重建。10年間,海信用于支持教育發展的專項資金已經超過3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