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只為黨旗紅 (三)
正當李鳳德風帆正舉,再展宏圖之際,南村父老鄉親眾望所歸請他出山,回村任黨支部書記,領著他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往前奔。李鳳德聽到這個消息,既感動又矛盾,自己的幾處企業正處在旺盛時期,如果回村任職,勢必受到影響,好不容易創下的家業可能受到損失。雖然自己管理企業是行家里手,但管理村莊與經營企業畢竟不是一回事,如果干不出成績,不僅自己丟面子,還辜負了大伙的期望。
聽說李鳳德深感為難,村里好幾位七八十是歲的老黨員,趕了三四十里山路,來到李鳳德創辦的山源硅砂廠做他的工作。他們說:“鳳德,你富了,可大伙還沒富起來,你能安心掙自己的錢?”在原班子擔任副書記的劉振沂,情急之中用起了激將法:“你不答應,我也不干了,來你廠里當炊事員!”
面對父老鄉親們期待的目光,聽著他們發自肺腑的話語,李鳳德的眼圈濕潤了。是啊,黨和政府推行改革開放,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目的是讓先富帶后富。自己敢闖敢干,創辦企業,先富起來了,可是一人富了不算富,大伙都富了才算富。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南村人,從感情上不能讓大家失望;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組織需要的時候,沒有理由推推脫脫;作為一名靠黨的政策先富起來的企業家,回村工作,回報社會,回報鄉親,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使命感勝于生命,責任感重于泰山!
想到這里,李鳳德鄭重地答應了父老鄉親的要求。
2005年1月21日,南村舉行了吧全體村民大會,全票選舉李鳳德為村委主任。
2005年1月23日,南村召開全體共產黨員大會,李鳳德全票當選黨支部書記。
南村的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篇章。
上任伊始,擺在李鳳德面前的現實是,盡管南村是縣城典型的城中村,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多年來經濟發展卻一直徘徊不前。集體收入捉襟見肘,2004年村收入67萬元,開支卻達100多萬元,缺口部分只能靠賣地來彌補。全村2000多口人,大部分是失地農民和下崗職工,生活并不寬裕,弱勢群體中有的剛剛解決溫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