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只為黨旗紅 (四)
“這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應當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改革成果大伙共享。南村要實現共同富裕,必須落實科學發展觀,賣地不是出路,寅吃卯糧愧對后代子孫。只有發展集體經濟,才是根本出路。”在第一次兩委會議上,李鳳德當著全體兩委成員的面,推心置腹的說:“在座各位,咱們個人富了不算本事,只有大伙都富了才算真本事。”李鳳德根據南村實際,提出了“發展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思路,得到了劉振沂、尹傳亮、劉振洪、劉成學等兩委全體成員的一致贊同。劉振沂把李鳳德和兩委成員比作雷和雨的關系,他說:“李書記在頭里打雷,俺們兩委成員,黨員干部就要齊心協力,把雨降下來。”
發展集體經濟,李鳳德棋分三步走,件件辦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一是理順機制。過去,村里集體土地被亂圈亂占,集體項目被低價承包,鼓了承包戶的腰包,癟了集體錢袋子。村民看在眼里,氣在心里。“是大伙的利益,該收的就一定要收上來!”在黨員會和村民代表會上,李鳳德喊出了大伙的共同心聲。2005年正月初六,南村土地清理工作開始,承包地進行重新丈量,凡是不交承包費的,按原先價格交齊;凡是被非法圈占的,一律收歸集體所有,并給與相應的經濟處罰,然后按每畝1500元價格重新對外承包;對沿街頭門房,集體院落,按新的市場規律,實行招標承包。城東建筑公司是該村的村辦企業,原來每年上交村的承包費不足20萬元,收歸集體經營后,年交承包費80萬元。在李鳳德的帶領下,南村很快完成了土地清理和集體項目的整合,僅此一項,村里每年就多收入近百萬元。新班子從此得到了全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二是轉變觀念。李鳳德這幾年在外地創辦民營企業,走南闖北,各地成功的案例使他悟出一條道理:觀念上的差異,會造成發展上的差異。觀念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成敗。南村,雖然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但黨員干部觀念陳舊,思想不解放,心里想發展,腦袋缺思路,一說到上項目、搞經營,就怕這怕那,放不開手腳,過去許多好項目在爭論中放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