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只為黨旗紅 (七)
界湖南村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背后,需要大量的資金投放,原先村集體積累一無所有。發展大項目困難重重。李鳳德提出了大膽的設想,號召村兩委干部每人融資20萬元,自己融資100萬元,加上村辦企業擠一塊,所有融資只提取利息,不參加分紅,很快400萬元的啟動資金全部到位。另外,投資融資全部由李鳳德以個人資產做抵押貸款,這既較好地解決了資金的“瓶頸”問題,又避免了因股份制企業讓少數人受益的弊端,真正把所有項目辦成南村人自己的企業,讓全體村民從中受益。
為了啟動發展,李鳳德看準了兩處破產企業的閑置院落,用自己的錢,買下來給集體開發,當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00多萬元。經初步了解一些情況,李鳳德認為魯南地區畜牧養殖量大,飼料加工的市場前景好,但是本地加工能力遠遠不足。為此,李鳳德帶領村干部先后到江蘇、安徽等地實地考察了十幾家企業,尋找戰略合作伙伴,進行艱難技術談判,最后取得了江蘇正昌集團的技術支持。回來后,經多方籌集資金,成立了山東正壯飼料有限公司。
正壯飼料項目考察成功后,有的人看到利益客觀,找到李鳳德要求入股,還許了一些好處。李鳳德對來人說:“如果圖個人發財,憑自己的實力,就完全能辦起來。如果企業接受外來資金入賬,村集體就只會頂虛名,真正收益的就不是兄弟爺們。你那些錢,在南村派不上用場!”
就在正壯飼料公司急需4000萬元后續資金時,李鳳德用自己的企業和房產做抵押向銀行貸款。那天,李鳳德叫來愛人和兒子,共同在貸款擔保書上簽字。開始,妻子有顧慮,怕項目搞不成自己財產搭進去。李鳳德對全家說:“上項目,是有風險的,失敗了,所有前期投入算咱的;成功了,財富是大家的,為了集體致富,個人承擔點損失沒什么!”
為了考察市場,他開著自己的車跑遍了大江南北,加油、招待、電話等20萬元費用全部由個人承擔,沒花村里一分錢。合作伙伴、江蘇正昌集團總裁、全國人大代表郝波聽說后很感動,主動提出將設備款下調10%,無償贈送了價值40萬元的預混料加工設備,并免費提供全套技術服務和人才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