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av精品无码国模吧拉拉,沈阳45老熟女高潮叫声没谁了,中文字幕丰满乱码,门卫老头吮她的花蒂

首 頁 新聞中心 活動公告 人大代表 政協委員 勞動模范 先進工作者 優秀企業家 新農村帶頭人 行業精英 巾幗楷模 道德模范 歷史人物 記者聯盟
  
您目前的位置:道德模范 >> 新時期農村黨支部書記的榜樣

新時期農村黨支部書記的榜樣

作者: | 來源:山東英模網 | 發布時間:2010-5-12




   
新時期農村黨支部書記的榜樣





   王樂義,男,1941年生,山東壽光人,196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現任濰坊市人大常委、壽光市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壽光市政協常委,高級農藝師。 

 
   王樂義發明和推廣冬暖式蔬菜大棚,曾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他創造了事業的奇跡——發明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掀起了一場“菜籃子革命”,結束了冬季北方人只能吃白菜蘿卜的歷史;他創造了生命的奇跡——1978年因直腸癌做過大手術,至今,他身體依然健壯硬朗;他的胸懷裝著全中國———他無私地將大棚技術在全國推廣,使億萬農民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王樂義在身患重病的情況下,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積極投身農業科技和為農服務,1989年首創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并將這一技術毫無保留地推廣到20多個省、市、自治區,引發了一場遍及全國的“綠色革命”,結束了我國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鮮蔬菜的歷史。在此基礎上,該同志又把眼光投向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上,率先進行無公害蔬菜的研究與開發。2001年,注冊了“樂義”牌蔬菜商標,申請并取得了國家質量監督局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標志證書,產品遠銷日本、俄羅斯、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王樂義同志先后被授予“中國改革功勛”、“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農村十佳人才”、“全國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工作者”、“全國農村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基層干部標兵”,當選為黨的十五大、十六大代表。  
    
  王樂義,現任壽光市孫集鎮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壽光市政協常委、壽光蔬菜協會理事長。 

 
  1989年,他帶領村民率先在壽光試驗成功了日光溫室蔬菜種植生產技術,并引發了壽光乃至全國的蔬菜“白色”革命 。十年來,他多次到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新疆、吉林、山西等地講課;派出1000多人次到二十多個省市實地指導蔬菜生產;引進、試驗新技術、新品種十多個種類,為廣大農民開創了一條致富路;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連續十九年被評為縣市省優秀共產黨員,1990年被評為濰坊市勞動模范、山東省勞動模范;1992年獲中國改革勛章;1993年被評為全國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工作者;1994年被評為濰坊市技術拔尖人才,并獲山東星火獎;1995年被國家六部委評為“全國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工作者”;1996年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拔尖人才、山東省首屆農民科技明星并榮獲壽光人民勛章;1997年當選為中共十五大代表;1998年被評為首批山東省農村科技大王;2002年當選為中共十六大代表。 

  
  王樂義致富思源,富裕后不忘貧困地區的群眾,先后到11個省市區傳授農業實用技術,被譽為“綠色使者”。1992年獲“全國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工作者”稱號,200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獲“全國十大農業科技優秀人才”稱號。他是黨的十五大代表。  

 
  1978年9月,三元朱村15名黨員一致推舉37歲的王樂義當村黨支部書記。那年春天,王樂義被診斷得了直腸癌,公社出錢為他做了肛門改道手術,腰上掛了個糞袋子,生活起居不便。聽說他要當支書,老母親和妻子說什么也不同意。但王樂義心想:黨組織信任我,全村人需要我,就是搭上命也得挑起這副擔子。在第一次支部會上,他明確表態:“水有源,樹有根,黨的恩情比海深!領導和大伙兒都這么信得過我,我就干。到底能活幾年我說不上,只要身體能撐得住,活一天就為黨做一天的工作;活一天就為老少爺們干點實事!”就這樣,他拖著病殘之軀,一干就是20多年。 

 
  當時的三元朱村,還是一片貧瘠的土地,種菜菜不長,種糧糧不收,村民連肚子都填不飽。三元朱村的地大都在東、南、西三個埠子嶺上,土質差而且缺水。要想拔掉“窮根”,讓群眾過上好日子,必須先從三個埠子嶺開刀。剛上任那幾天,他領著村班子成員圍著三個埠子嶺轉了一圈又一圈,制定了發展規劃:“東嶺蘋果西嶺桃,南嶺山楂帶葡萄。”王樂義帶領干部群眾苦戰三個春秋,使三個埠子嶺披上了綠裝,飄出了果香。到1988年,全村已發展果園430畝。昔日光禿禿的埠子嶺成了“花果山”、“聚寶盆”,滿山遍野的果樹成了“搖錢樹”。全村年人均純收入由原來的幾十元增長到1200元。  

 
  群眾的溫飽問題解決了,但王樂義并沒有滿足。他意識到,要想讓農民收入不斷上臺階,還得圍繞土地做文章,讓土地生金!1988年臘月廿八,王樂義的堂弟王新民從大連帶回來1公斤頂花帶刺的鮮黃瓜。寒冬臘月里這幾根水靈靈的黃瓜讓王樂義眼睛一亮:這不正是一條致富的好門路嗎!當打聽到黃瓜產自遼寧省瓦房店市時,他再也坐不住了。春節剛過,他就帶上干糧下了關東,直接上門取經。第一次去,吃了閉門羹;第二次去,人家還是不松口。王樂義就是不罷休,剛出正月,他又第三次來到那個小山村。人家問他碰壁撞墻都不回頭,圖啥?他誠懇地說:“俺們村窮,就是想學點技術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王樂義一心為民的執著之情終于打動了對方:“就憑你老兄對鄉親們這份心,我破例把技術教給你。”就這樣,王樂義冒著嚴寒,廢寢忘食,苦學一個月,終于掌握了這門新技術。

  
  學成歸來,王樂義根據本村的自然生產條件反復試驗,不僅熟練掌握了學到的大棚技術,而且對大棚從方位、墻體、棚頂結構、大棚骨架、覆蓋薄膜等5個方面進行了大膽改革,終于建成了深冬不需加溫的冬暖式蔬菜大棚。這時已是1989年8月,王樂義決定立即上實體大棚。可是無論他怎么做工作,就是沒人建。因為建一個大棚需要萬余元,對剛剛解決溫飽問題的村民來說,拿這么多錢本來就比較困難,更何況還是頭一次搞,風險相當大。但王樂義認為,這把幫助群眾富裕的“金鑰匙”不能丟。于是,他號召全村17名黨員干部先打頭一炮。看個別黨員干部信心不足,王樂義便耐心細致地做工作:“革命戰爭時代,黨的任務是領導群眾打天下;和平建設時期,共產黨員的最大責任就是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搞大棚雖然風險很大,但咱們都面對黨旗宣過誓,這個風險咱不擔誰擔?”17個大棚很快在村北的大田里建了起來。8月建棚,10月播種,12月底鮮嫩的黃瓜就上了市!到第二年5月初,17個蔬菜大棚最低的收入2.07萬元,最高的收入3.03萬元。以前全村沒有一個萬元戶,這次一下冒出了17個!村民們眼熱了,心動了,紛紛要求建大棚。第二年,全村大棚一下子發展到144個,當年戶均增收1萬元。 

 
  冬暖式大棚的成功,使三元朱人嘗到了甜頭,但王樂義并沒有因此而止步。為使大棚種植技術不斷改進和完善,在他的倡議下,村里投資100萬元,建起了集科研推廣、物資服務、科普培訓于一體的科技大樓,從中國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等單位長期聘請專家教授進行技術指導,并派人到日本、荷蘭學習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幾年時間,就有國外100多個蔬菜新品種在大棚里安家落戶。1992年,成功地進行了無公害蔬菜生產試驗。1993年,大棚桃、葡萄、杏、甲魚、螺旋藻開發獲得成功,畝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近幾年,王樂義又瞄準了發展現代化農業。1996年,試驗成功了集大棚滴灌、模板護墻、電動卷簾、鋼架支撐、微機控制于一體的新一代高標準大棚。1997年,開始大面積開發綠色食品蔬菜。1998年,與哈慈集團合作投資1000萬元,對大棚保健菜進行了試驗開發。2000年,三元朱村人均純收入達到7500元,全村戶均存款達到10萬元。 

 
  冬暖式蔬菜大棚的試驗成功,引起了壽光乃至山東全省、全國的關注,很多地方來聘請王樂義做顧問,學習這項技術。一聽說要外傳技術,許多村民不約而同地找到王樂義:“樂義啊,你受這么大難為,才為大伙找到了一把‘金鑰匙’,可不能輕易傳出去,咱先封鎖3年,等‘發’起業再說。”可王樂義心里想:沒有黨的好政策,哪有三元朱的今天?當初不是人家把技術無私地傳給我,我們三元朱人怎么能有這把“金鑰匙”?再說黨號召共同富裕,咱們富了,怎能忘了全國的農民兄弟。他拿定主意:一定要說服黨員群眾,把大棚技術傳出去!  


  黨員會上,王樂義情懇意切:“我們是黨員,就要考慮大多數群眾的利益,咱不能自己富了就不管別人,外地的農民兄弟跟咱一樣想致富啊!”  


  工作終于做通了,王樂義全身心地撲到了推廣技術上。1990年,他在壽光市跑了4萬多公里,指導建起5130個大棚,全部獲得成功。第二年,他又指導建起了1萬多個大棚。如今壽光市以大棚蔬菜為主的蔬菜生產已發展到74萬畝,年產蔬菜35億公斤,收入30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蔬菜之鄉”。王樂義同時把目光投向了全國。10多年來,他的足跡踏遍了長江以北11個省、市、自治區,舉辦了3000多期技術培訓班,發放科普書籍8萬多冊、錄像帶5000多盤,毫不保留地把技術傳給了千家萬戶。 

 
  他走到哪里,致富的腳印就延伸到哪里。1993年5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一位領導同志到朱村考察,對王樂義說:“新疆一年有8個月吃菜從外地運,你能不能幫我們新疆發展大棚蔬菜?”沒過兩個月,王樂義就帶領6名技術人員到了新疆哈密地區,幫助他們搞起了26個大棚。次年,王樂義又帶著42名技術員再次進疆,從南疆到北疆,一路走一路傳授技術。短短幾年,冬暖式大棚已遍及天山南北,新疆人吃菜基本上實現了自給自足。 

 
  王樂義對黨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從小就向往革命圣地延安。1995年7月,王樂義應邀到延安講課,所見所聞深深地打動了王樂義。回到三元朱村,他立即召開了黨員干部會:“延安是革命圣地,為革命作出巨大貢獻。但現在群眾仍沒有擺脫貧困。延安需要發展大棚蔬菜,我建議選一個技術好、能吃苦的黨員去,工資和路費由村里出。”幾天后,黨支部成員王佃軍帶著村里無償提供的蔬菜種子和農膜等材料,趕到了延安市甘泉縣虎皮頭村,很快就幫助建起了幾十個蔬菜大棚。后來,王樂義又向延安增派了技術員,使延安的大棚蔬菜生產迅速發展起來。目前,三元朱村有160多名技術人員常年在外傳授技術,其中27人被當地聘為科技副鄉(鎮)長,2人被聘為科技副縣長。 

 
  對外地來三元朱村學習參觀的,王樂義更是敞開大門,來者不拒,熱情相待。十幾年來,先后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習參觀者70多萬人次,為外地培訓技術員2700多名。特別是對貧困地區和個人有難處的,總是有求必應,傾心相助。1992年4月,四川省峨眉山市的一個小伙子,借錢來到三元朱村學習。沒地方吃飯、住宿,王樂義就把他安排在自己家里吃,住在村辦公室,學完回家時,又親自掏錢給他買上了價值400多元的種子、農膜和農藥。小伙子回去后,大棚搞得很成功,收益非常好。小伙子逢人就夸:“多虧了山東的王樂義大叔。”1996年4月12日,云南省怡梁縣下崗工人段云華、段云良姐弟倆,千里迢迢來到三元朱村,流著淚向王樂義訴說了生活的艱辛。王樂義安慰他們說:“放心吧,你們這就是到家了。”特意為他們在村委會大院安排了食宿,指定了教師。姐弟倆在三元朱一住就是兩個月。學成后,王樂義又給他們寄去了130公斤豆種。一茬下來,姐弟倆收入7000多元。他們寫信給王樂義說:“在您身上,我們不僅學到了技術,也學會了做人。”  

 
  除了南來北往的人,還有大量的信件寄給王樂義,每月都有上百封,有人要學技術,有人要討資料,有人要買種子……他堅持每封來信都編上號,認真回復,一一滿足他們的要求。 

 
  王樂義受到人們的受戴,不僅因為他創造了蔬菜種植的奇跡,更因為他具有高尚的人格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王樂義成年累月傳播大棚技術,但他家里卻沒種大棚。不是他不想種,而是他沒工夫種。他說:“我沒有大棚,是想讓大棚發展得更多、更好,讓更多的老百姓盡快富起來。”為了選準蔬菜品種,他把自己的果園當成了試驗田,從外面帶來的蔬菜種子讓老伴先試種,成功了傳授給大伙,失敗了自己承擔損失。  


  王樂義常對村里的干部說:“我掂量,光顧自己不能當支書。自己身不正,肚量不大,沒有替別人著想的心,怎么能讓人家服氣?當干部的只有堂堂正正做人,心里時時裝著大家,才有號召力。”有件事王樂義一直不愿提及。70年代末,公社里考慮到王樂義帶病沒白沒黑地忙活,就把一個招工指標分給了他的大女兒,但王樂義想到村里的年輕人都眼巴巴盼著出去當工人,就把指標讓給了別人。女兒知道后想不開,喝農藥自殺了。面對親人的責怪,王樂義既像是自責又像是辯解:“誰家的爹娘不疼孩子?是孩子小,不懂事啊1” 

 
  王樂義常說:“錢這東西,生帶不來死帶不去,看重了是命,看輕了是紙。對共產黨員來說,能為群眾辦事才是根本。”自擔任村支書以來,他沒占用過集體一分錢,還把應該屬于自己的錢拿出來為集體和他人謀福利。壽光市因推廣大棚技術獎給他2萬元,他分文未取。前年他到北京得了1萬元的“如心農業獎勵金”,會議期間就到了中國農科院買了3600元的蔬菜種子,之后又拿出6397.4元買了設備,用于村里搞試驗,自己只剩下2.6元錢。王樂義一年的工資是4000元,加上老伴侍弄的果園收入,在村里屬中下等水平。他出去傳授技術,山南海北的轉,從不要人家一分錢,人家覺得過意不去,給他點茶葉和香煙,他都拿到辦公室,招待四面八方來參觀學習的客人……  


  “做人就要做王樂義那樣的人。”這是村里家家戶戶教育后生們常說的話。高尚的人格、無私奉獻的精神,使王樂義成為村里威信最高的人。他說話大家聽,講理群眾服,做起思想政治工作來人們信服。十幾年來,三元朱村不僅大棚菜聲名遠播,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設也遠近聞名。連續13年無刑事案件、15年無上訪事件、11年無超生現象。村黨支部連續19年被評為省、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十幾年來,王樂義苦心鉆研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熱心傳播致富之道,被譽為“綠色使者”。他外出傳藝,走到哪里,哪里就敲鑼打鼓地歡迎他。新疆和田市的干部群眾贈給他一塊銅匾,上寫十六個大字:“樂在授藝,義滿和田,恩比東海,情結昆侖”。 


 
  


責任編輯:山東英模網
熱點排行  
·特約記者名單
·一個現代企業家和他的哲學情懷
·關于隆重推介“新世紀十年
·李鳳德:新農村建設路上的領頭雁
·姜文祥:力促正和集團“三級跳”
·張善久:龍躍碧潭 氣振高崗
·奮進的腳步 輝煌的成就
·幽谷蘭馨王者氣
·山東歷史人物之王猛
·第三屆全省職工最滿意的醫保定點
·關于編輯出版《富民強省R
·王啟成:國家應加大對革命老區的
·王鐵樓——勤政為坐標壯麗強鎮藍
·搏擊現代商海的弄潮兒
最新更新  
·新時期農村黨支部書記的榜樣
·新時期農村黨支部書記的榜樣
·歷史人物之賈思勰
·歷史人物之魯班
·歷史人物之扁鵲
·歷史人物之李清照
·歷史人物之王羲之
·歷史人物之蒲松齡
·歷史人物之孫臏
·歷史人物之劉勰
·歷史人物之孫武
·歷史人物之管仲
·張在軍:方圓清風楷模
·歷史人物之羊祜
Copyright 2010-2020 SDy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辦:山東英模網絡編輯部 技術支持:中國環保聯盟
山東英模網 版權所有 魯ICP備08018123號
Email:sdgrbczh@163.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收藏| 宾川县| 离岛区| 江都市| 和硕县| 五华县| 庆阳市| 亳州市| 成都市| 麻栗坡县| 汾西县| 九江市| 北宁市| 连南| 牡丹江市| 郧西县| 周口市| 仙桃市| 阳江市| 靖西县| 尼玛县| 安西县| 兰考县| 沅陵县| 博爱县| 凌海市| 彝良县| 开阳县| 化州市| 平南县| 烟台市| 株洲县| 涟源市| 河北区| 彰化县| 甘德县| 昌都县| 拜泉县| 关岭| 龙陵县| 九龙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