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傳,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總裁。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執行副會長,中國交通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山東省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副會長,青島市企業家促進會會長。中國首批國際高級職業經理人、中國首批高級職業經理。上海海事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客座教授。
1968年,常德傳從大連海運學院(現大連海事大學)畢業來到青島港,從一線的普通工人干起,先后做過裝卸工人,擔任過機電科技術員、副科長、科長,作業區黨委副書記、作業區主任。1981年任青島港務局副局長,1984年擔任局黨委書記。1988年青島港實行局長負責制時改任局長。2003年1月,青島港務局改制為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改任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
常德傳同志帶領青島港全體員工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革命理想高于天”,堅持“精忠報國,服務社會,造福職工”的三大使命,大力弘揚“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貢獻,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犧牲”的青島港精神,頑強拼搏,艱苦奮斗。二十多年來,他以“對上負責,讓組織放心;對下負責,讓職工滿意;對自己負責,終生無悔”為座右銘,始終懷著強烈的責任感、緊迫感和危機感,提出并帶頭弘揚“一心為民的志向,一身正氣的胸懷,無私無畏的膽略,無怨無悔的心態,真抓實干的精神”五種境界,始終堅持青島港是國有企業,就要當好共和國的長子、祖國母親的孝子,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他帶領職工以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為目標,加快港口建設改造,改造了一個百年老港區,建設了兩個現代化的新港區,在全國沿海港口中率先建成投產了世界級的集裝箱、礦石、原油、煤炭碼頭,實現了世界上有多大的船舶,青島港就有多大的碼頭。
他在實踐中創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企業管理模式——青島港模式,帶領青島港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質量效益型、管理精細型、親情和諧型的科學發展之路。港口資產從1978年的1.8億元增值裂變到2009年的220億元,為國家貢獻了100多個改革開放初期的青島港。港口吞吐量由1978年的2000多萬噸增至2009年的3.15億噸,居世界第七位。集裝箱吞吐量從1000個標準箱增至2009年的1026萬標準箱,居世界第十位。外貿吞吐量居全國沿海港口第二位。進口鐵礦石吞吐量居世界港口第一位。進口原油吞吐量居全國第一位。
面對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常德傳同志帶領青島港全體員工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為己任,堅持 “三個不動搖”(科學發展不動搖、增長指標不動搖、造福職工不動搖),深入開展三個“特色年”活動(安全年、管理年、創新年),全力打造“六型港口”(自主創新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質量效益型、管理精細型、親情和諧型),推進“七大發展”(安全質量發展、節約發展、環保發展、效益發展、建設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積極應對危機,受到了中央省市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常德傳以其卓越的經營管理業績,先后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企業家、首屆“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全國首屆“創業企業家”、最受關注企業家、“全國推行全面質量管理30周年杰出管理者”、改革開放30年中國改革功勛人物、“6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交通人物”、“山東省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等100多項榮譽稱號。被譽為中國港口管理界的“教父”。胡錦濤總書記、吳邦國委員長、溫家寶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親切接見、親筆批示、親切鼓勵、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