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節秦總講話

文化節秦總倒水

點火煉膠
秦玉峰 山東東阿阿膠股份公司總經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阿阿膠制作技藝的唯一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程師,執業藥師,1974年進入東阿阿膠廠工作,曾任設備動力科長、處長,廠長助理,副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先后在聊城大學 MBA,清華大學總裁研修班 ,北京大學 MBA研修班,國研斯坦福中國企業新領袖培訓班學習,中國人民大學博士。曾獲山東省醫藥管理局局級拔尖人才,聊城市拔尖人才、自學成才先進個人,山東省勞動模范,全國中藥行業“八五”技術改造優秀工作者,先后獲發明專利十余項,獲得省級及以上科技成果8項。秦玉峰成功策劃阿膠文化節,恢復了中斷上百年的九朝貢膠生產。2008年“東阿阿膠制作技藝”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秦玉峰以文化營銷策略,啟動阿膠價值回歸工程,重新復興中國的養生文化,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恢復百年貢膠生產凝聚東阿阿膠之神韻
“阿膠,本經上品,弘景曰‘出東阿,故名阿膠”,這是醫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的名言。對于當代煉膠人來說,僅僅口頭標榜這一滋補國寶的珍貴正宗遠遠不夠,而更重要的是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來傳承。
12月 22日,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也是中國傳統的進補日。2009的冬至子時,一場神圣而又隆重的煉膠儀式在山東省東阿縣拉開了帷幕。
在古典樂《和一》的悠揚演奏聲中,冬至貢膠正式開始煉制。
金鍋、銀鏟、桑木材、烏驢皮…這些熬制阿膠最為上等的材料,一一呈現在人們面前。
23時,東阿阿膠制作技藝唯一代表傳承人秦玉峰鄭重帶領8位老煉膠工,從東阿井中打出“至陰之水”,倒入金鍋,然后親自點燃火種……
阿膠是在齊魯文化影響下,古代先人智慧的發明創造,與人參、鹿茸齊名的“中藥三寶”之一,它具有非常神奇的養生功效,能夠補血養血、美容養顏、強筋健骨,增強免疫力,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中國最早的藥物學著作《神農本草經》稱阿膠為“上品”,李時珍則在《本草綱目》中稱贊阿膠是“補血氣之圣藥,久服,輕身益氣”。
早已中斷上百年的“冬至九朝貢膠”,終于在秦玉峰手上恢復了生產。
就在此時,東阿阿膠第八代傳人秦玉峰獲得文化部頒發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東阿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證書。面對國家的信任和歷史的重托,作為東阿阿膠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秦玉峰深感責任重大。因為,東阿阿膠的制作條件和技藝是無法復制的。
驢皮是阿膠之寶。阿膠是用驢皮煉制的。煉制阿膠最好的原料是德州驢品種中的烏頭驢。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烏頭驢在世界范圍內的數量急劇減少,在不少國家甚至絕種。為此,東阿阿膠在新疆、內蒙、甘肅、山東、遼寧、云南大理等地區建立了13個養殖基地。如今,東阿阿膠已壟斷了國內90% 的烏頭驢資源,保證了阿膠的原料品質。
水是阿膠之魂。東阿阿膠最具壟斷性的資源除了驢皮,還有東阿縣不可復制的地下水。東阿縣地下水是太行山、泰山兩山脈交匯的地下潛流,水質“性趨下,清而重”,是煉膠的最佳原材料。東阿縣水的地域性壟斷決定了只有中國,只有東阿縣的阿膠井水才能煉出正宗地道的阿膠。
制作工藝是阿膠之本。東阿阿膠特有的制作工藝,傳自祖先,密不外傳。阿膠因出山東東阿縣而得名,它所承載的民族文化內涵底蘊極其寬泛豐厚,東阿阿膠煉制的99道傳統工序是經過2000多年的傳承歷練而成的。
新中國成立后,東阿阿膠廠于1952年在東阿縣成立。東阿阿膠前任董事長劉維志成為現代阿膠奠基人。作為劉維志時代成長起來的阿膠人,秦玉峰成為現代阿膠的發揚光大者。
他16歲起即師從第七代傳人劉緒香老藥師鉆研阿膠傳統煉制技藝,憑著不怕苦、不怕臟,認真求學的勁頭,掌握了阿膠傳統生產各個工序的操作,并一躍成為劉緒香的得意徒弟。
秦玉峰也沒有想到,自己從臨時工到學徒、班長,再到科長、廠長助理,副總經理,在進入工廠的32年之后,最終成為了東阿阿膠股份公司總經理。
秦玉峰至今從事阿膠行當已達36年,成為創于清代嘉慶五年、歷史上頗具影響的東阿阿膠制售堂坊——同興堂第八代傳人,也是有完整傳承記載的第八代阿膠傳人。
2009年6月,秦玉峰成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東阿阿膠制作技藝的唯一代表性傳承人。東阿阿膠制作工藝規程也成為國家級秘密技術項目之一。
傳承阿膠千年文化構建東阿阿膠現代文化營銷體系
東阿阿膠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國家和民族的品牌。東阿阿膠在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被譽為圣藥,在傳統中醫藥學、史學、儒學、養生學、藥膳學、進補、膏方文化,乃至古典文學中具有重要地位,讓阿膠成為了千年中藥史上的瑰寶。對阿膠濃厚的感情和文化認同,也使秦玉峰把對東阿阿膠文化的傳承認定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業寄托。
在一個新時代,要把東阿阿膠傳下去,傳承人就必須把東阿阿膠歷史上積淀下來的文化發揚光大,構建東阿阿膠現代文化營銷體系。秦玉峰說,傳統文化是古人留下的,終究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東西,我們必須賦予其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標簽。創造有特色的東阿阿膠現代文化價值體系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必然使命。
2006年上任伊始,秦玉峰啟動了東阿阿膠文化營銷工程,他要以產學研農工商六位一體整合資源,引領阿膠行業發展,打造中國第一滋補品牌,帶給消費者更高更豐富的文化健康價值。
“萬病皆由氣血生,將相不和非敵攻。一盞阿膠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
秦玉峰用明朝何良俊的這首《思生》舉例說,歷史上東阿阿膠是宮廷貢品,貴族的養生上品,曾國藩表達對“父母大人金福萬安”,也是千里迢迢托人送上“阿膠二斤”孝敬父母。但近代,人們對阿膠的了解越來越聚焦于它的補血功能。當然,“萬病皆由氣血生”,阿膠所有的養生功效也是由于其對氣血的調理產生的,但是單單把阿膠作為補血之品,的確貶低了它的價值。
曹植贊阿膠,“授我仙藥,神皇所造,教我服食,還精補腦,壽同金石,永世難老”。阿膠真正是久服不傷人,輕身益氣,不老延年之品。
為此,2006年開始,東阿阿膠開始組織專門班底,搜集、挖掘并整理大量阿膠用方,并把歷史上對阿膠的評價,歷代醫學家、藥學家、消費者對阿膠的評價進行梳理,發現阿膠的醫方醫案,整理出中醫內科、外科、養顏、養生、保健經典名方3200多個,還有膏方200多個,食療方200多個。目的是搞清,阿膠為什么叫阿膠,它到底有哪些作用,不僅制作者要搞清楚,更要明明白白告訴消費者。
重建東阿阿膠的價格體系。對中國傳統滋補養生之道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 中藥三大寶是人參、鹿茸和阿膠。”,也就是說,傳統上的人參、鹿茸與阿膠并列為滋補領域內的頂級產品。但是東阿阿膠卻沒有獲得與人參、鹿茸相對等的價格體系和市場認知。在明代,記錄商業史的目錄對阿膠的商業流通有詳細記載。阿膠當時每市斤稅收征銀一錢六分,按當時稅收慣例,流通稅占銷售額1/20,折算阿膠價值每市斤三兩二錢白銀,折算到現在相當于每市斤4000-6000元人民幣。這是它當時的商業價值。東阿阿膠決定走高端路線,在實現其價值回歸的同時實現價值體系重建。
實現東阿阿膠生產現代化。現代中藥產品研發必須要適應消費者的需求。比如中藥劑型,傳統的膏、丹、丸、散等不適應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的使用習慣。 東阿阿膠就利用先進的分子生物技術,現代工藝和劑型,使中藥的體積劑量變小、攜帶使用方便。東阿阿膠堅持中藥功效現代臨床驗證,也包括用國際公認的臨床研究方法驗證。 比如復方阿膠漿,東阿阿膠用指紋圖譜技術從原料抓起,對臨床進行了再驗證,使中藥復方制劑的質量穩定性,重復性、藥效和安全與國際接軌。秦玉峰說,我們保留傳統的中藥精髓,使東阿阿膠和現代科學技術密切結合,讓東阿阿膠脫胎換骨,真正實現現代化。
傳播東阿阿膠價值文化。中醫藥具有深厚的文化和科學內涵,特別是阿膠2500多年來的醫學、藥學、養生保健、治病的文化內涵極其豐富,文化是最豐富最具開發價值的資源之一。 作為阿膠行業和阿膠品類的領導者的東阿阿膠,有責任傳承和弘揚阿膠傳統文化和制作技藝,而對阿膠的文化資源和品牌資源不斷進行豐富和傳播,無疑也有利于中醫藥和阿膠行業的發展。同時,東阿阿膠要進入世界市場,文化滲透將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東阿阿膠的文化資源是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所無法復制的。為此,秦玉峰恰逢其時地恢復了九朝貢膠的生產。九朝貢膠,原來也叫九天貢膠,在九個朝代都是作為貢品進貢的圣物。九朝貢膠就是冬至這一天,子時取水加以煉制。恢復九朝貢膠生產,就是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其時間性和稀缺性,及其高價值。
秦玉峰用3年的時間,實現了他“5年再造一個東阿阿膠”的愿景。2009年效益又上了一個大臺階。
世界品牌實驗室日前評出2009年中國六大最具價值保健品品牌,東阿阿膠以34.01億元的品牌價值居6大品牌榜首。
肩負國家和民族之重托引領阿膠輝煌燦爛之未來
歷史經驗證明,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會一帆風順。阿膠事業的發展也會遇到艱難險阻,如何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怎樣引領阿膠事業的未來?
秦玉峰明確了公司的下一步發展戰略:單焦點多品牌發展戰略。單焦點就是圍繞阿膠主業來做,多品牌就是以阿膠為平臺,向上下游延伸,上游是第一產業,烏頭驢的養殖業,下游是健康服務業,圍繞健康服務,對人進行健康管理、養生保健,把健康送到家庭,送到消費者手中。
目前,東阿阿膠正在實現營銷升級,圍繞健康服務,對個體及人群進行健康管理、養生保健,實現從產品制造商向健康方案提供者的轉型。通過對消費者個性化的健康服務,體現阿膠品類的養生價值。通過健康服務,傳遞阿膠的文化價值、科學價值、養生價值,把中醫藥養生保健的優秀文化通過阿膠這個載體傳承下去。
為達成這一目標,秦玉峰動作頻頻:
啟動“養驢百萬”計劃,打造產業基地。近年來,原料驢皮供應日趨緊張,價格不斷提升,是東阿阿膠發展遇到的重大挑戰。因為農業機械化,新農村建設,毛驢的役用作用被弱化了,飼養量和存欄量急劇減少,東阿阿膠急需進行毛驢價值的轉化,就是從役用向商品轉化,像養牛、養雞、養豬一樣,建立養驢基地。
“驢的養殖成本很高,單靠驢皮拉不動這個產業,驢皮僅占整個驢價值的1/10,大部分都是肉,必須靠肉來拉動這個市場。”秦玉峰提出了“以肉謀皮”的原料策略:“靠吃肉吃出一個市場來,農民養驢的積極性就有了。”
近年來,東阿阿膠先后投資近2億元分別在山東、 遼寧、新疆、內蒙古等地建立了13個養驢基地。
一個惠及30個民族農牧民的百億商品驢產業帶,正在內蒙古赤峰、新疆岳普湖、遼寧阜新、甘肅慶陽、云南大理等邊貧地區隆起。這些地區已有鄉鎮級以上養驢協會百余家,200頭規模以上養殖戶1000個,1000頭養殖村350個,10000頭養殖鄉鎮13個,5萬-10萬頭養殖縣8個。短短5年時間,已帶給農民20多億元收入。
“發展驢產業不僅讓我們有了穩定的原料,還將會使老少邊窮地區在三五年內,成為價值三五百億元的中國商品驢產業帶,使這些地區的農牧民擺脫貧困,走向富裕。”每談到驢產業,都會被秦玉峰那分對農民血濃于水的深情所打動。
2009年9月20日,東阿阿膠組建的省級阿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上海華東理工大學落成。該研究中心由東阿阿膠出資,校方提供設備和人才,以此為平臺整合上海及國內外的科技資源,進行阿膠中藥現代化研究、中藥新產品開發、生產和質控技術攻關、主導產品和大品種質量標準攻關,集中在阿膠補血、滋補、美容養顏三大領域進行傳統特色和現代化兩個方向的阿膠藥品、食品、保健品開發。
據悉,具有國醫特色的健康管理方案將成為東阿阿膠秉承中華民族養生文化理念送給千家萬戶的又一份厚禮。
“我覺得健康管理方案對每個人,每個家庭,對全社會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將管理科學運用到自身的健康中,每個人都能夠健康幸福生活100年。”
“阿膠發源于東阿,必將光大于東阿。傳承東阿阿膠是我們的歷史責任。”我們期待,秦玉峰這擲地有聲的肺腑之言,終將成為東阿阿膠歷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