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擁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紫金礦業救援隊。
玉樹救援首戰告捷
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北緯33.1度,東經96.7度,地動山搖,江河嗚咽。
剛剛走出汶川沉痛的中華民族,又一次承受著大地的痙攣,這一刻,又成國殤。
感同身受,千里同心。玉樹作證:災難發生不到一個小時,紫金礦業董事長陳景河即親自致電紫金礦業下轄的青海威斯特銅業,第一時間下達緊急指令,委托該公司迅速組建救援隊,主動向當地黨委政府請纓,投身到抗震救災各項工作中。
次日,紫金礦業歷史上第一支救援隊一行16人,攜兩輛皮卡車、一輛滿載食物與物資的越野車、一臺鏟車、二臺挖掘機,經過31小時的星夜驅馳、850多公里的長途跋涉,于4月16日23:30分抵達玉樹重震災區結古鎮。
劫后的玉樹,余震不斷、山體崩塌、飛石滑坡,且溫差極大,甚至連柴火都找不到,夜間帳篷外寒風凜冽,有不少隊員半夜被凍醒,無法入睡……災區惡劣環境考驗著這支新生的救援隊,然而,不管環境多么惡劣、現場多么危險,紫金礦業救援隊員始終沖鋒在第一線。搬物資、搭帳篷、搜尋遇難者,第一次走上“陣地”的紫金救援隊表現出來的頑強作風不遜于任何一支救援隊伍!廢墟上飄揚著的“紫金礦業救援隊”旗幟,成為災區人民心里的豐碑……4月25日,當其他救援隊伍已陸續撤出玉樹,歷經10個晝夜奮戰的紫金礦業救援隊也圓滿地完成了他們的救援任務。那天,玉樹的天空分外晴朗,靜默的扎曲河畔喧鬧起來,扎西賽馬場充滿著濃濃的離愁別緒,在災區現場的10個日日夜夜,紫金礦業救援隊與受災民眾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淳樸的玉樹人民,地震的悲慟讓他們流干了淚水,他們能夠承擔一場浩大的災難,承擔重建家園的種種艱辛,可是卻承擔不了如此沉重的離情。在與紫金礦業救援隊分手的日子,淚水止不住又涌上了他們的眼眶……
情系舟曲本色不改
也許很多人沒有想到,在時隔玉樹地震不到半年的時間里,這一支矯健的身影又活躍在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害救援現場。
所不同的是,參與舟曲救援的隊員們已經不是當日在玉樹災區建立功勛的救援隊員們。
然而,不同的臉孔,卻有著同樣的名字———紫金礦業救援隊,他們身上同樣肩負著紫金礦業及董事長陳景河的重托,同樣集結在“紫金礦業救援隊”的旗幟下,他們的傳統沒變,精神沒變,依舊是受災地區一把攻堅克難的“尖刀”:
8月9日凌晨,當得知舟曲特大泥石流災區現場救援缺少大型工程機械的消息后,陳景河緊急連夜指示距舟曲300多公里以外的紫金礦業控股的亞特公司,立即組建一支救援突擊隊,火速前往舟曲支援救災。
接到指令后,亞特公司立即組建救援隊。8月9日14時30分,21名救援隊員、2臺挖掘機、2臺裝載機、3臺重型運輸車,2臺指揮和生活車,緊急行進400多公里,于8月10日凌晨到達災區開始救援工作。為了增強救援力度,8月14日紫金礦業又調派了1臺挖掘機、2輛裝載機和1臺運輸車,緊急趕赴災區……《人民網》記者楊祥智在聽聞了“紫金礦業救援隊”的事跡后,深情地在報道中這樣寫道:甘肅舟曲遭受特大泥石流災害后,有一支企業派來的大型工程救援隊,連日來24小時奮戰在救援挖掘現場,截至8月15日18時,該救援隊經過多天的連續奮戰,清理疏通了果耶鄉、大川鄉公路75公里,處理滑坡、泥石流障礙61處,解決了1萬多人的交通問題。8月15日,經過不懈努力,他們在縣公安局家屬區6層受災樓中,清理出了一具群眾遺體及部分貴重物品(注:截止到8月17日,人民網記者發稿后的第二天,紫金礦業總計在挖掘被埋的五處民房中,發現并取出18具罹難群眾遺體和大量貴重財物),救援工作仍在緊張推進。該救援隊就是“紫金礦業搶險救援隊”。據了解,他們是第一家把大型設備開進救援現場的企業,也是救援時間最長的隊伍之一。截至8月15日,很多救援隊已經撤離舟曲,在炎炎烈日下,紫金礦業的挖掘車卻一直在一線作業,隊員們在奮力搜救災民。
由于災區投入救災的設備不足,作為舟曲救援現場惟一一家由企業組織重裝備參與救災的紫金礦業救援隊,因機械專業人員技術過硬、挖掘效率高,成為當地受災群眾精神的寄托,往往一個挖掘現場沒結束,幾個甚至十幾個受災群眾迫切地前來求救。
救災過程中,災區群眾送飲料、送食品,當群眾看到親人被紫金礦業救援隊發現后,流著淚真誠地說:“人民好紫金,救災急先鋒……”
“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在災難襲來的日子里,肩負著紫金礦業及公司董事長陳景河重托的救援隊員,再一次用行動無聲地詮釋著紫金礦業“礦業立企、報國惠民”的企業宗旨,他們奮戰在暮色中的身影,雨中不停的挖掘機,都將永遠地寫進救援舟曲的記憶里……
力量之源
人們不禁要問:盡管都叫紫金礦業救援隊,他們卻分明是兩組不同的人馬,但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精神風貌卻為何如此驚人地一致?
其實,沒有人生來就崇高,任何崇高事跡的背后,必然會有一個群體、一種精神的支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任何崇高的個體,都是一個優秀的群體的縮影。
就“紫金礦業救援隊”而言,在兩次救援中,陳景河不僅第一時間指示組建救援隊,火速趕往災區救援,而且每天跟蹤和關注、指示救災工作,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強有力的核心力量作主導,救援隊員們就不可能凝聚在一起,就不可能在災區舍身忘我地救援。而這種力量之源,追根究底在于紫金礦業長期以來,始終如一地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精神。
真情的流露最能觸動人的靈魂,就是因為它承載著一個人或一個群體的價值觀,喚醒了內心對真善美的追求和期待。在紫金礦業救援隊的身上,可以看到一個企業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和使命,可以看到人們對奉獻價值的尊重和推崇。
惟有經歷不幸和苦難,才能更加堅強和勇敢。從救援當中,最寶貴的就是紫金精神得到了新的考驗、新的錘煉和新的升華,從紫金礦業救援隊身上所表現出的吃苦耐勞、堅強不屈、無私奉獻、百折不撓的精神,不僅是企業“礦業立企、報國惠民”宗旨的集中體現和高度升華,更為紫金精神增添了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