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問,不會就查,機械維修雖然單調,但樂在其中。”因為工作業績突出,農民工鮑光耀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道出了成功的“秘訣”:鉆研與興趣。
鮑光耀出生于福建莆田市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2001年,他進入華映光電福州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機械維修,如今已經成長為公司工務部的一名優秀工程師,負責全廠的設備維修和技術改造。在工作期間,他提出了多項合理化建議案并付諸實施,經公司專業部門評估,每年可為公司節約成本達400多萬元。
“鮑光耀是優秀人才的代表,是技術人員中的佼佼者。”華映光電工務部副廠長游劍峰說,他從技術員,到助理工程師,再到工程師,比一般人提前了至少三四年。
華映光電是一家主要生產電視顯像管、液晶面板的高科技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用到的許多設備都是進口的,公司無法自行檢修,出現故障需要請外籍廠商來維修,不僅維修費用極高,而且維修時間長,既大大增加公司成本,又嚴重影響公司生產進度。
為了改變這一“被動”局面,只有中專學歷的鮑光耀暗下決心,要學會這些國外設備的保養、維修。“在學校里學的內容比較簡單,也比較抽象,但我喜歡挑戰,肯干肯吃苦,越是難的事情就越要弄懂它,決不輕易放棄。”他說。
鮑光耀首先面臨的難題是語言關,大多數設備的資料是英文、日文,而且許多是生僻的專業術語。“看不懂外文資料,就用字典查詢,一個字一個字地查,一定要看懂。因為底子薄,要補的太多,白頭發都多了很多。”他笑著說。
華映光電工務部經理林海城說,由于設備涉及高科技,外籍廠商只是提供最簡單的操作說明書,沒有詳細資料。鮑光耀就去網上查找相關資料,向其他同事請教,再到現場去琢磨,對照資料一步一步弄懂設備的工作原理。
“經常鉆研到深夜,還在反復摸索,沒有這種長期的堅持,他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功。”林海城說。游劍峰說,工務部是一個技術含量非常高的部門,以鮑光耀原來的知識基礎是遠遠不夠的,他用了一個最笨的辦法,但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碰到問題多去思考,從經驗、教訓中積累知識。”鮑光耀的刻苦鉆研為他帶來了成功。2005年,公司一臺液壓系統沖壓機出了故障,以往這都要請日本廠商來維修,修一次至少一個禮拜,維修費用高達10多萬元。鮑光耀主動請纓,僅用了兩天就修好了機器。之后,全廠16臺沖壓機都由他帶領工友自行維修,每年可節約成本68萬元。
“做事一定要喜歡,喜歡一件事情就會努力去做,只有做好了現在的工作,才有更喜歡的工作崗位在等著你。”鮑光耀說,他很喜歡現在的工作,雖然很平凡,但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與鮑光耀同事6年的伊觀美說,別人都喜歡公司分配簡單的活,他正好相反,總喜歡把難的活攬下來。林海城說:“他的心態很好,雖然工作很苦、很累,但他很有興趣做這項工作,從來不會說不會做。”
近10年來,鮑光耀在維修技術突破、設備改良、節能降耗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先后被評為“福建省優秀進城務工人員”、“全國優秀農民工”,并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今年33歲的鮑光耀工作之余最大的愛好是打臺球。“干一行,愛一行,我拿過公司臺球比賽的冠軍。”他不無得意地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