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宮,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于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康熙繼位時只有八歲,是順治的第三子。順治接受湯若望的意見因其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選為繼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舉行親政儀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莊文皇后的幫助下,在康熙九年贏得了與顧命大臣鰲拜的斗爭,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愛新覺羅玄燁執(zhí)政期間,撤除吳三桂等三藩勢力(1673年),統(tǒng)一臺灣(1684年),平定準(zhǔn)葛爾大汗噶爾丹叛亂(1688年-1697年),并勝利地驅(qū)逐沙俄對黑龍江流域的侵略。他在京師東北的熱河營建了避暑山莊,將其作為蒙古、西藏、哈薩克等部王公貴族覲見的場所。
愛新覺羅玄燁親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寬墾荒地的免稅年限。他還著手整頓吏治,恢復(fù)了京察、大計 (清)等考核制度。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騙,愛新覺羅玄燁還親自出京巡視,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還有三次東巡、一次西巡,以及數(shù)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他還親自巡視黃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愛新覺羅玄燁重視對漢族知識分子的優(yōu)遇。他曾多次舉辦博學(xué)鴻儒科,創(chuàng)建了南書房制度,并親臨曲阜拜謁孔廟。愛新覺羅玄燁還組織編輯與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歷象考成、數(shù)理精蘊、康熙永年歷法、康熙皇輿全覽圖等圖書、歷法和地圖。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愛新覺羅玄燁也存在保守和落后的方面。他在統(tǒng)一臺灣后開放了海禁,但是由于擔(dān)心米谷出境而明令禁止南洋貿(mào)易。他崇尚儒學(xué),尤其是朱熹理學(xué)。此外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還發(fā)生過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獄事件。
康熙十三年,愛新覺羅玄燁立皇后所生的一歲的皇次子胤礽為太子,但由于太子本身的素質(zhì)問題及其在朝中結(jié)黨而廢太子。廢太子后眾皇子覬覦皇位,矛盾更加尖銳。故太子廢而復(fù)立,但康熙仍無法容忍其結(jié)黨,三年后二廢太子。最終在康熙六十一年臨終時傳位于皇四子胤禛。有傳說認(rèn)為康熙是因為鐘愛胤禛之四子弘歷(未來的乾隆帝)而傳位于他。
愛新覺羅玄燁在位期間被臣民稱為“康熙盛世”。他安葬在直隸遵化馬蘭峪,陵號景陵。
愛新覺羅玄燁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4個兒子、7個女兒活到成年。
年號 康熙
廟號 圣祖
字 國諱
謚號 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在世 1654年-1722年
在位 1661年-17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