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佃成:一個創造奇跡的人
耿佃成同志自1983年在潘莊社區任職以來,潘莊社區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由原來的總資產不足200萬元,發展到現在的21億元,居辦企業由原來的5個發展到現在的15大專業市場和30多個企業。2007年全居經濟收入53億元,利稅4.2億元,人均收入15600元,列淄博市經濟綜合實力第一居。他的努力得到了中央、省、市、區各級政府的肯定,2006年當選全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十佳杰出復轉軍人、全國誠信經營企業家、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省杰出愛心慈善家、振興淄博“五一”勞動獎章、淄博市勞動模范,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市民喜愛的十佳社區工作者,連續九屆當選為市、區人大代表,并光榮的當選為省、市、區黨代表。
一、抓住機遇,更新觀念,用新思維推動經濟科學發展
“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他就帶領兩委一班人及時調整思路,提出了“固農興工,興工強村,興工富民”的策略,投資近千萬元先后辦起了儀表廠、篷布廠、軋鋼廠、橡膠廠、包裝廠、印刷廠等25個企業,這25個村辦企業不但解決了全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讓村民從賴以生存的土地上掙脫出來,而且為集體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2年,按照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區的奮斗目標,他帶領大家與省內外各大企業集團之間,對三產、文化、餐飲、娛樂、物流等新興產業項目大力開展招商工作,僅2003年至2005年三年時間就招商引資27個項目,引資達18億元。從1998年至今,不到10年時間,相繼建成了柳泉路兩側、中心路兩側的綜合批發市場、五金批發市場、型材市場、裝飾材料城、大富豪燈飾城、糧油批發市場、潘成汽車展示中心、淄博精品服裝城、臺灣海盛水產品物流批發中心等專業市場。其中,中心路兩側的糧油批發市場,輻射面積達600平方公里,每天糧油吞吐量達1500余噸;中心路東側的潘成汽車展示中心,設有11個汽車展廳,5個四位一體的維修維護中心,年銷售收入15億元。
2003年在柳泉路與華光路以東開發出一條集餐飲、娛樂、辦公等于一體的歐亞商業街,年實現利稅7000萬元,成了中心城區的商業亮點,被人稱為一條“金項鏈”。在明清街南段、北段投資3000萬元建起的明清商業街, 建筑面積達1萬平方米,也成了居民一個新的消費熱點。華光路、柳泉路、中心路、聯通路、明清商業街等5條交通要道兩側吸引了大批知名品牌企業紛紛落戶,市商檢局、國稅局、地稅局、審計局、財政局、廣電局等80多個市直部門進駐潘莊轄區居住和辦公,構成了環潘莊社區四周經濟圈,成為張店區最具經濟活力與生機的經濟地帶。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總投資2.2億元的沃爾瑪超市將于2008年元月18日開業;總投資2.4億元的臺灣海盛水產批發市場年銷售額達17億元;總投資3億元的潘成購物廣場項目,也已鉆探拆遷;投資3.2億元的潘成大廈項目正待開工。
二、文明富裕,品位提升,努力實現潘莊人向大康生活邁進
自1992年他開始實施“安居工程”,先后投資5億元開發建設了占地350畝、面積達32萬平方米的84棟居民住宅樓,全居近6000居民全部住上了樓房,人均住房56平方米,有的每戶擁有三套住房,水、電、煤、暖氣等配套齊全,每戶的固定資產都在60至100萬元左右,全居實現了居民住宅樓房化、環境公園化、農村城市化。
在富裕居民方面,居民每人每年享有600元的口糧補貼,每人每年享有300元的醫療補助,并全部參加合作醫療和意外保險。在此基礎上,他又投資2000萬元建起了高標準的幼兒園和學校,幼兒入托、學生上學一律免費;考入大學的居民子女可得到1000----3000元的獎學金。與此同時,投資1000多萬元建起了醫院、老年活動中心,55歲以上的村民實行退休養老制,全居800多名老人每人每年領取養老金和各種補貼、福利達7000元。重大節日為居民發放各類福利。社區內的物業管理費、衛生費全部免收,由村里統籌支付, 整個社區老有所養、少有所管、醫有所保、急有所助,實現了“四有社區”,居民生活、就醫、上學基本上不出村。
富了“錢袋”,更要富“腦袋”。他又先后投入1000多萬元資金建設文化設施,建起了大型綜合性、多功能的社區文化廣場、2000多平方米的社區活動中心等十余處娛樂設施,小區里還有6支文藝演出隊伍天天活躍在社區內。此外,投資200多萬元開辦了淄博市第一家社區有線電視臺,潘莊社區頻道接入了居民的每家每戶,凡是村內的重大問題、百姓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都利用有線電視臺讓百姓知道,增加透明度,增加了與居民的溝通,減少了各種矛盾出現;投資130多萬元安裝了覆蓋社區每個角落的電子監控系統和電子巡更儀,實行24小時巡邏,小區實行封閉式出入證管理,實現了社區平安化。幾年來,每年投入200—300萬元對社區進行綠化、美化、硬化、亮化,社區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整個社區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實現了住房花園化,基本達到了現代化文明社區。文明的潘莊得到全國文明委、省、市、區領導的高度評價,榮獲全國文化先進社區、全國計劃生育協會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三、愛民親民,和諧民主,用綠色理念構建綠色社區
多年來,按照他提出的“綠色關系學”理論科學決策、處理村務。凡事都要從居民的利益角度著想,都要尊重居民的意愿和愿望,居民事無小事。他視居民為衣食父母,堅持親民愛民富民的執政原則,對社區內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發揮黨員代表、居民代表大會的作用,深入群眾中,廣泛征求意見;對重大決策出臺前利用有線電視臺向居民反復播放,讓居民提出意見和建議;利用村務公開欄、政務公開欄、財務公開欄每季度張榜公布,進一步增強透明度,縮小干部與群眾的距離,溝通干群關系。我們每年都要召開八至十次全體黨員、居民代表、干部大會,匯報工作。通過電視臺對居民進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轉變原有的農民意識,努力做到觀念上更新、輿論上引導、服務上支持、關系上貼近、素質上提高、政策上保障。經過數十年的快速發展,潘莊現已成為一處全市最為繁華的“城中城”。目前,潘莊社區布局合理,道路平坦、路燈林立、廣場寬闊、衛生整潔、環境優美、鮮花盛開、綠樹成蔭、噴泉如虹;春有草,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放眼望去樓在林中、道在綠中、人在畫中,整個小區成為現代化的綠色小區,居民們安居樂業、寢食無憂,不僅擁有優美的環境,而且還有節約觀念和健康的生活習慣,人與人之間友好相處,在全社區建立起了一種“綠色的鄰里關系”。
關心居民生活,經常走訪群眾,把全居2072戶,5900余人的疾苦裝在心里,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一年沒有什么休息日,二十多年來,從來沒有和父母過一個年三十,每年都是和五保戶一起過。社區居民小王嚴病重住院,家庭條件困難的情況下,他組織全居居民為王嚴捐款,并親自到北京看望病中的王嚴,將自己的積蓄六萬元錢送到小王嚴的父母手中。他在淄博五中設立獎學金,以資助獎勵那些家庭困難和學之驕子,在社會上資助了很多困難學生。耿佃成就是這樣一個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為別人的人,他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潘莊的事業。用它自己的話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實際上老百姓的夸獎對我來說是個責任,是個壓力。”他把這份責任、這份壓力轉變為對老百姓的愛,他視百姓為衣食父母,為百姓服務,百姓的看病就醫他總是跑在前頭幫助他們。百姓都由衷地感謝他,稱贊他的為人處事,他是社會上一個有用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