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年前,他懷揣著14萬元的借款和一個巨大的夢想,腳踩著三輪車,默默地在杭州市清泰街的小巷里,一寸一寸地朝著他的夢想走近,那時候,宗慶后每賣一根冰棍4分錢,只能賺上幾厘錢。
23年后,他以7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476億元)身家位列大陸首富,在全球榜單排名第103位。而面對這一榜單,宗慶后的感言是:企業家最重要的職責還是要把企業做好。“還是應該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多為國家貢獻稅收,多為社會創造就業。”
認識他的人在談到他的成功時,都有著一樣的反映——“遲早的事,在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這么勤奮、用心的人,做什么都會成功的。”
中國最勤奮的企業家
有人用了一個通俗形象的比喻來形容宗慶后:“毛澤東式的謀略+愚公移山式的堅持。
我覺得,這個比喻中排在最后的“愚公移山式的堅持”卻恰恰是宗慶后成功的最大原因。正所謂天道酬勤,宗慶后的夢想,就是靠著不斷堅持堅持再堅持,一點一點的打拼出來的。
上山下鄉15年,堅持理想,堅持挑燈夜讀;從兒童營養液到果奶,ad鈣奶、純凈水、非常可樂、營養快線、嬰幼兒配方奶粉…年年堅持推陳出新,挑戰業績新高;每天超過16小時的工作時間(早上7點上班到晚上11點后下班),堅持自己走市場,看終端,每年出差200多天,每年親筆撰寫100多篇的銷售通報,二十年如一日!

中國最節約的企業家
宗慶后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苦慣了。
衣服只要合身舒服就穿,從不在乎什么名牌,一般都只在百元上下;
吃東西不挑三揀四,豆腐、咸菜是他的最愛,一天三餐幾乎都在公司食堂解決;
通報、指示一直都在廢紙的背面書寫;
作為中國新首富,宗慶后每天的消費不會超過50元。”
與之相呼應,娃哈哈也是一個以“省錢”出名的企業,很難想象一個全國飲料業的龍頭老大,其辦公樓竟然在一個6層的小樓中,上面只有“娃哈哈”三個字顯示著它的身份。據娃哈哈的一些老員工說,這還是后來重修的,剛開始的時候“樓更破”,娃哈哈這么多年來,絲毫不鋪張浪費,依然堅持著創業時期的艱苦樸素。
一分一厘,當思來之不易,宗慶后說“娃哈哈作為飲料企業,一瓶水只掙幾分錢”。所以,當選為中國最節約的企業家,宗慶后當之無愧。人必內斂而后才有爆發力,這也驗證了娃哈哈這幾年何以取得驕人的業績。

中國最節約的企業家
宗慶后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苦慣了。
衣服只要合身舒服就穿,從不在乎什么名牌,一般都只在百元上下;
吃東西不挑三揀四,豆腐、咸菜是他的最愛,一天三餐幾乎都在公司食堂解決;
通報、指示一直都在廢紙的背面書寫;
作為中國新首富,宗慶后每天的消費不會超過50元。”
與之相呼應,娃哈哈也是一個以“省錢”出名的企業,很難想象一個全國飲料業的龍頭老大,其辦公樓竟然在一個6層的小樓中,上面只有“娃哈哈”三個字顯示著它的身份。據娃哈哈的一些老員工說,這還是后來重修的,剛開始的時候“樓更破”,娃哈哈這么多年來,絲毫不鋪張浪費,依然堅持著創業時期的艱苦樸素。
一分一厘,當思來之不易,宗慶后說“娃哈哈作為飲料企業,一瓶水只掙幾分錢”。所以,當選為中國最節約的企業家,宗慶后當之無愧。人必內斂而后才有爆發力,這也驗證了娃哈哈這幾年何以取得驕人的業績。

中國最節約的企業家
宗慶后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苦慣了。
衣服只要合身舒服就穿,從不在乎什么名牌,一般都只在百元上下;
吃東西不挑三揀四,豆腐、咸菜是他的最愛,一天三餐幾乎都在公司食堂解決;
通報、指示一直都在廢紙的背面書寫;
作為中國新首富,宗慶后每天的消費不會超過50元。”
與之相呼應,娃哈哈也是一個以“省錢”出名的企業,很難想象一個全國飲料業的龍頭老大,其辦公樓竟然在一個6層的小樓中,上面只有“娃哈哈”三個字顯示著它的身份。據娃哈哈的一些老員工說,這還是后來重修的,剛開始的時候“樓更破”,娃哈哈這么多年來,絲毫不鋪張浪費,依然堅持著創業時期的艱苦樸素。
一分一厘,當思來之不易,宗慶后說“娃哈哈作為飲料企業,一瓶水只掙幾分錢”。所以,當選為中國最節約的企業家,宗慶后當之無愧。人必內斂而后才有爆發力,這也驗證了娃哈哈這幾年何以取得驕人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