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不了因擔心他健康而強烈反對的家人,他選擇先救人

21日,王澤建正在接受血液分離術,一想起母親的擔心和不理解,他就淚流滿面。
21日中午,濟軍總醫院血液中心成分單采室里,一個壯漢躺在病床上淚流不止。他叫王澤建,山東榮成人,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白血病患者,他不顧家人的不解和反對,偷偷跑到濟南來捐獻造血干細胞。在濟南的這幾天 ,家人的不理解使得他常常淚流滿面,夜不能寐……
“我理解她們,她們卻不理解我”
21日中午,記者在濟軍總醫院血液中心成分單采室見到了王澤建。這個35歲的壯小伙正在接受血液分離術,他眼睛通紅。“我愧對我的家人,但是我必須救人!”這是王澤建對記者說的第一句話。
王澤建12月 16日偷偷從威海來到濟南,在濟南的這幾天時間里,王澤建經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因為他的母親、妻子、哥哥和妹妹都反對他捐獻造血干細胞。“我母親是怕我捐了造血干細胞以后身體就不行了,所以堅決不同意我捐獻。母親心疼兒子、妻子擔心丈夫,我理解她們。可是捐獻骨髓對我的身體并沒有太大影響,她們卻不能理解。”
20日,王澤建把家里唯一支持他的弟弟和弟媳叫到濟南來陪他。在記者采訪期間,王澤建的手機響了,弟弟王澤國接過來一看是母親的電話,直接裝在了衣兜里沒接。王澤國說,他母親一天里打了六遍電話了,但他都不敢接,因為只要接聽,就必然面對母親的責罵。
“我是全國唯一能和那個白血病患者配型的志愿者,如果我不捐獻,他就會沒救,那樣我會一輩子良心不安。可是,我7歲的小女兒得了肺炎住院,我來濟南的時候她還沒出院,我愧對她,愧對我的家人……”說到這,這位35歲的壯漢已淚流滿面。
彷徨兩個多月,最終選擇擼袖救人
王澤建的弟弟弟媳、山東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盧朝霞和榮成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彭顯春一起向記者講述了王澤建從接到配型成功通知到進入采血階段這幾個月的曲折經歷。
王澤建家在農村,多年以前在電視上看到有人獻血救人的故事后,就非常熱衷于無償獻血。據彭顯春講,幾年間王澤建已經背著家人無償獻血16000毫升。2007年12月1日,王澤建又當上了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今年5月28日,王澤建接到山東省紅十字會電話,說云南有一個白血病患者需要造血干細胞,王澤建是全國120萬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中唯一配型成功的志愿者。面對紅十字會是否同意捐獻的詢問,王澤建堅決回答了“同意”。
9月 28日,王澤建接到了體檢通知,但是他的母親、妻子、哥哥和妹妹堅決反對他去體檢。因為他們誤認為捐獻造血干細胞對身體的影響非常大,怕王澤建救了別人“害”了自己。
“我母親怕我哥哥捐了骨髓以后自己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堅決不同意他捐,我嫂子甚至說要是我哥哥捐了骨髓,就馬上離婚。”王澤國說,哥哥自己很清楚,他在救人,而救人對他來講并不需要付出太大代價,只是家庭的壓力使他難以忍受。
一方面是一個素不相識的生命,一方面是他摯愛的家人,到底選擇哪個?王澤建左右為難。從9月底開始,山東省紅十字會和威海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不斷與王澤建溝通,征求他的意見。痛苦、煎熬和彷徨,這幾乎成了接下來兩個多月中王澤建生活的主題詞。而患者家屬也去過好幾次北京中華骨髓庫,熱切希望中華骨髓庫能做通王澤建的工作。
最終,王澤建于12月4日背著家人偷偷去做了體檢。
時間緊迫,他的態度決定患者的命運
12月 15日,王澤建對母親和妻子謊稱要去江蘇要賬,這才得以出門。但是三天后,他在與妻子的通話中就被迫承認了自己其實是來濟南捐獻造血干細胞。盧朝霞告訴記者,患者已經在14日就做了化療,而王澤建17日才開始注射動員劑,21日和22日才能分兩次將所需造血干細胞采集完成,時間緊迫,捐獻者和患者雙方都已經沒有退路。如果王澤建依然彷徨猶豫,不接受血液分離術,接受過化療的患者必將很快失去生命,而王澤建也將永遠失去救助患者的機會。
“既然來到了濟南,我就下定決心配合大夫,盡我最大的力量去幫助患者。”王澤建說。當提及家庭的壓力時,王澤建眼睛一紅,扭過頭去,不再說話。
這幾天,對于王澤建來說,來自家庭的最好的消息就是他的女兒已經痊愈出院。
■專家釋疑
捐獻造血干細胞對身體無害
山東省紅十字會秘書長玄興華介紹,捐“骨髓”實際上就是捐“外周血造血干細胞”,捐獻造血干細胞是一種人道主義行為,對捐獻者的身體健康條件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而且只有在保證捐獻者身體健康的情況下才會實施捐贈,今年全國有1900多名志愿者捐獻了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從未因此出現過健康方面的問題。
2010感動濟南年度人物推薦候選人
候選人:王澤建
提名人:山東省紅十字會
推薦理由:承受著來自家人的巨大壓力,毅然決定捐獻骨髓去拯救一個陌生人的生命,真情詮釋了人間大愛。